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今日看点

“4%GDP”教育预算怎么花?

发布时间:2014-03-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放大

缩小

今年两会,“4%GDP”的教育预算经费依然是公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4%”能否落实?怎么花?怎么管?对于这些问题,人们迫切希望得到明确回答。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全国两会前夕,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客户端对393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6.5%的人表示教育经费问题是今年两会自己关注的议题。具体而言,92.5%的受访者最关注“怎么监管”,89.4%的受访者最关注“怎么花”,80.0%的受访者期待教育经费投入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怎么管?74.3%受访者期待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公开

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的目标,经过19年的漫长等待,终于在2012年变为现实。

这一消息让家住武汉汉阳区的肖嵩感到非常振奋。两年来,他也一直在关注,“这4%到底有没有落实,花到哪里去了,产生什么效果,”对这些问题他总感到有些“雾里看花”。

对于今年两会,96.5%的受访者表示教育经费问题是自己关注的议题,其中72.4%的受访者非常关注,仅2.8%不关注。

对于教育经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最关注两个问题:第一,新增长的教育经费究竟用到哪了,是不是真正用到学校身上,是否存在挥霍、挤占、挪用的问题。第二,虽然现在中国教育总体质量有所提高,但在教育公平方面还是不够。只有促进了教育公平,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首先要把4%GDP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统计口径要进一步规范。国家、省、县、区的构成比例要清晰,要让老百姓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其次是标准问题,现在教育的生均拨款,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有的相差几十倍,这需要国家来调节,尽量在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均衡。

“对于教育投入,公众应该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决策权。第一步就是信息公开。”熊丙奇说。

调查中,对于教育经费投入的建议,74.3%的受访者期待经费的使用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73.7%的受访者希望完善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62.5%的受访者表示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厉查处腐败行为。41.1%的受访者建议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熊丙奇曾经到一些学校参观。这些学校都建了很好的实验室,可是一年就只在供人参观时用上两次。还有的农村学校推广远程教育,本意是让孩子享受城市教育资源,可根本没有人会用电脑。

他发现,许多学校喜欢把经费用于“一次性投入”,就是那种适合展示的、不需要太多责任的“硬件”,比如豪华校舍、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而对教师的投入明显不足。现在乡村教师待遇不高,很难留住人。一项调查显示,乡村教师按年龄呈U字型分布,即青年、老年多,30~45岁的人少。这个结构明显不合理。

调查中,46.9%的人认为要以人为本,把钱投到软件上,而不是建房子、买设备。

作者:黄冲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