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今日看点

“这一年,我们这些公务员”

——来自公职身份代表委员的“口述实录”

发布时间:2014-03-08  来源:新华网

放大

缩小

  新华网北京3月6日新媒体专电 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所有公务员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当好人民公仆。报告还说,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

  正在北京参加参加全国“两会”的许多公职身份代表委员回顾这一年感慨颇多,他们说,廉洁奉公、勤勉尽责、坚持过紧日子才是真正的“公仆STLYE”。

  转变职能是从根本上约束公务员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这一年公务员群体最大的变化恐怕是自身定位的变化。政府在转变职能,公务员必须深度思考自己的位置怎么摆。以前行政工作有两个倾向——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重项目、轻效能。政府转变职能后,我们把主要精力用于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事关民生的领域。

  拿我自己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建设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虽然这项工作不像抓项目那样显山露水,但它的意义非常深远。比如地铁逃票这件事,以前政府多从道德层面进行教育,或者给予逃票者处罚。有了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逃票者的逃票次数将被记录进去,将来找工作、批贷款都会受到影响。

  很多人认为八项规定后,公务员的日子受到很大影响。其实,影响的是那些本来就过着不正常日子的公务员,而这些人是极少数。某种意义上讲,政府转变职能,是从根本上约束公务员的行为。如果政府总是在批土地、抓项目,面临的各种诱惑自然多,寻租空间也比较大。如果我们做的大都是一些基础性、技术性的服务工作,就没什么“花头”可想。

  绝大多数的公务员不愿大吃大喝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傅莉娟】我是一个体制内的人,讲实在的,以前也参加过一些大吃大喝的场合,但现在可以说基本没有机会大吃大喝了。刚开始规定不准大吃大喝时,一些领导干部不去豪华酒楼、高档宾馆了,但是还去私人会所、私人餐厅、内部食堂。后来也不行了,中央大力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很多会所都关门了。另外,财务制度严格了,如果说以前还可以巧立名目,但现在三公经费公开透明,谁也不能作假。

  其实,绝大多数的公务员是不愿意大吃大喝的,是不情愿做权力交易的。谁不想下了班跟家人、孩子好好吃顿晚饭?谁不想过个清静日子?打比方说,别人邀请我去大吃大喝,可能是有求于我。我请别人大吃大喝,我可能也是有办不好的事情,如果能够在程序规定内办的事情,我没有必要去请客送礼。所以,现在中央的一系列规定,既有利于公务员的身体健康,也杜绝了“饭桌上的腐败”。

  “不自在”才是公务员本色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公务员应该脚踏实地做事。但是如果把精力很大一部分耗在请客吃饭、“跑部钱进”的事儿,是很不正常的。一谈到什么事,首先就想到找人,通过找人获取资源,而不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再有,过去大家追求GDP、高速发展、招商引资,就用吃饭来增进感情,把项目拉进来。形成了坏习惯,自己还不知道。可以说,不正之风把人们的心态给扭曲了!

  八项规定带来了公务员行为方式、处事方式的新变化,那些形式上的东西大大减少,降低了社会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扭转了社会风气。看起来是公务员不自在了,但实际上是恢复了公务员本色。公务员是不敢随意应酬的,这些都是从事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所谓“当公务员不容易”,只是相对过去的不正常来说不容易。

  要避免形式主义、表面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执行八项规定,绝对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同时也要避免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我感觉,有些东西还是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形成合理管用的体制机制。比如,北京一个部委的处长与地方一个县长的工作量、办公方式很不一样,办公、接待等标准还要分类指导。但是,一旦形成制度,就要严格执行,谁都不能碰“高压线”。再如,有的地方对禁用公车搞“一刀切”,导致干部下基层少了。还有出差补贴,如果按照老标准,财政部门说自己都做不到,当然现在提高了,今后也应该随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联动浮动机制。

  (执笔:杨金志;参与采写:刘良恒、何欣荣、杨玉华、岳德亮)

作者: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