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宇委员:素质教育不尽如人意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于北京召开,在教育界别小组的讨论会场,全国政协委员们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如何均衡分配、基础教育如何改革等热点话题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全国政协委员、省工信厅副厅长张震宇表示,对目前的应试教育不太满意,他建议教育部门要切实把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抓紧抓好。
教育要把欢乐还给孩子
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无数中国家庭都迷上了一档节目《爸爸去哪儿》。毋容置疑,人们羡慕节目里山野乡间的亲子生存体验,欣赏孩子自由舒展的烂漫天性。但大家不由得感叹这样的教育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近期许多教育新闻让人们更迫切希望得到回答:教育是什么?有学生因一份作业而出走,因与同学不和而跳楼,因一次口角而动刀,因一次嘲笑而投毒……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道德,美好的心灵?
张震宇委员解释道:“教育首先是人学。”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首在养内心之德、张精神之维。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
然而,考试指挥棒的驱使,高考“独木桥效应”的影响,“学历竞赛”的压力,无一不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发育、精神成长。在一厢情愿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孩子们与欢乐童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
素质教育不尽如人意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素质教育的规定写入该法,然而时至今日,素质教育仍不尽如人意。
美国某名校考官曾说:“中国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此学生和彼学生之间没有差别。特长都是钢琴、舞蹈、绘画之类,毫无特色,论文更是写得千人一面,想象力贫乏,思维格式化,像是同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机器人。”
“我们的教育通常做的不是让学生变得特别、有个性,而是变得跟别人一样。学生身上本来拥有的多种可能性,统统被扼杀,把学生从特别变成了平庸” 政协委员张震宇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张震宇指出,实行多年的“新课改”在一线老师看来,只不过是提法和形式上的改变,仍难以断绝平时课的“满堂灌”现象。大部分学校从小学开始,课程仅强化语文、数学、外语,而对其他课程冠之以“辅修科”的名头,在考试中,也是偏重于对所谓“主科”的考察。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只知道为考试而学习,为功利而学习。其实应试教育是培养不出什么人才的,更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关键在于发现不同天赋的人才,然后分类培养。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张震宇委员直言不讳地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直接导致每个家长都要面临“择校”问题。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学校,在接收片内生源之外还要关系生,这使学校班额日益庞大,致使学校师资力量、教室、活动场地等严重不足,教师工作量不断加大,学习环境拥挤不堪,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据了解,不少学校都修建了漂亮的运动场,但孩子根本没时间奔跑玩耍,体育课上,跑两圈之后就自由活动。某市多所小学的运动会取消了五六年级一千米长跑的项目,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一次升旗晕倒。
教育部门对学校、校长、老师的考核偏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加之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评比、比赛使得校领导不胜其烦,教师不胜其累,学生不堪重负。
久而久之,从教育流水线上下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带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学习机器和只会模仿不会创新的“追随者”。
切实把素质教育抓紧抓好
政协委员张震宇建议,教育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精神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及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的若干意见》,切实把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抓紧抓好。
在教育观念方面,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人的全面培养,努力破除助长功利主义教育行为的体制机制,让教育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抓紧完善和落实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或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优秀教师交流轮岗,积极推动学区内各学校优秀课程、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场馆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张震宇还建议,学校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能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依法坚持义教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能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也不得随意减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