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聚焦“三农”: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14-03-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放大

缩小

  改善民生 关注医疗、生态与教育

  2013年,农村民生工程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与城镇相比,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生态建设等,仍存在不少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方面,村级医疗设备仍是“老三件”——温度计、血压计和听诊器,且卫生人才匮乏。代表委员们表示,深化医改的重点仍在农村,要加大适合基层实际需求的全科医生培养力度,解决村医编制待遇问题。此外,还要建立人才输送机制,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人才。

  农村生态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目前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令人瞠目。全国政协委员张洪表示,必须加大对农村污染物的治理和监管。具体来说,要积极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大力发展高效集约化生态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对规模化养殖畜禽污染的治理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田黎明提出,要对村庄文化生态进行系统性评估并立项,村庄经济发展项目与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的实施,应以保护村庄原生态地貌结构和历史遗存、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行政部门和专家应形成共识,并派专人监督。

  对于教育,全国政协委员郝明金针对总理报告中谈到的“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贫困农家子弟拥有平等升学机会;二是把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三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将农民工培养为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

  城乡统筹 使农业转移人口共享城市文明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给出了时间表,医疗保障制度也在酝酿之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大势所趋。这些与新农村建设是分不开的,对“三农”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言恭达表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有些政策措施目前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进行城乡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城乡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协调发展、资源共享。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为了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问题需要注意。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建议,城镇化要关心农民进城后生活得是否快乐,能否融入城市。要为新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培训机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解决农民融不进、留不住、回不去的问题。要实行产业引领,推动就业,重视心灵安置等。

  全国政协委员揭新民表示,城镇化过程中要管好土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要重视引导东部、西部地区差别化发展;引导各地积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减少区际恶性竞争,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建议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提高户均补助标准。

作者:霍文琦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