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强何谈国强
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在说到某个国家的人时,总爱在前面加个“小”字,对于这种民间的称呼,原因吗,你懂的。
不过,下面这条新闻,可能让大家脸红,觉得有点丢人了。
近几年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韩国排第18位,平均身高1.74米;日本第29位,平均身高1.707米;中国男性排名第32位,1.697米。7岁到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男孩矮2.54厘米。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3月6日列举上述数据并呼吁,尽快建立针对校园学生意外伤害的安全保护法规,激发学校让孩子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确保学生增强体质。
写到这,想起了一个数据。两年前,卫生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成年人当中有八成以上的人几乎从来不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的爱好往往停留在观看电视转播的比赛上。应该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确实是国民缺乏锻炼的客观原因之一,但是在强调这个客观原因的同时,是不是在为自己找一个借口,忽视了主观能动性。因为只要你想锻炼,总能根据现有条件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在许多时候,懒惰是唯一的原因。
回到孩子身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孩子只能埋头于书本和作业中,体育课在减少、劳动课已经成了传说、课余时间交给了各色辅导班。就算有闲暇时间,孩子们宁肯呆在电脑前打游戏也不愿外出疯跑玩耍。当然,不能说没有体育活动,但那只是被逼迫与强制下的体育活动,也是为考试服务的手段,更何况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国内专职体育教师缺编达30多万,缺编30多万就相当于7000万学生没有体育老师。要知道,体育所培养的力争上游、不服输、讲求效率、重视协作的品质,单单靠读书不可能培养出来的。还有,打小就缺乏体育教育,缺乏运动意识,长大以后如何能够成为一个爱运动、爱锻炼的人?
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家的未来。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而少年必须具备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进一步去谈其他,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那顶被摘掉的“东亚病夫”的帽子,恐怕我们自己会把它捡回来,重新戴到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