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厘清职责锻造铁血尖兵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支招公安队伍作风建设
谈到公安机关的队伍作风建设,已经履职11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先与记者分享了她的一段亲身经历。
“2013年初,我到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中心办理往返香港的通行证,结果路上堵车,到那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多了。我想,这下糟了,出入境办理大厅中午肯定休息。”可走进大厅,陈舒看到的依然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引导、取号、叫号、填表……一切秩序井然,她的证件很快办理完毕。
陈舒注意到,为了确保中午时段不耽误群众办事,的民警们是轮流去吃午饭,留下值班的民警态度礼貌,没有丝毫不耐烦。她环顾办事大厅四周,又发现墙上新挂了很多办事流程图,“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办事大厅的椅子上加了椅垫,等候柜台前多了老花镜和随手可取的糖果。
在陈舒看来,这些贴心的细节改变就是公安机关队伍作风建设成果最好的证明。
从生死瞬间力挽狂澜救人于危难,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大事小情,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和要求与日俱增。在社会治安形势和执法环境日益复杂的新时期里,公安机关如何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使命?如何继续保持公安队伍的昂扬志气、铸就新的铁血尖兵?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着,期待着。
修“内功”:强素质、煅筋骨,头脑风暴引发价值追问
当代人民警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如何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人民警察“执法为民”的宗旨?这些都被溶解于三个问题中——“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2013年9月26日,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根据公安部党委要求,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活动在全国公安机关展开。
“我们所里刚开始‘大讨论’的时候,有的年轻民警还问,‘这是在搞什么啊?’我说请你回答我,你为什么穿上这身警服?你是不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所有这一切你到底是为谁而做?”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瑞昌市公安局肇陈派出所教导员周俊军回忆说,这三个问题抛出去后,几个年轻民警站在他面前,愣住了。
“他们在思考。就像是被当头棒喝一样,一些稀里糊涂混日子的民警终于静下心来思考。”周俊军说。
从那天以后,年轻民警们工作更加主动了,特别是与群众打交道的时候,态度明显改观。“因为他们想明白了,做警察不是为所长做,不是为局长做,而是为了老百姓。他们告诉我,‘为谁当警察,就把谁放在第一位’。”周俊军感慨,一场全警“大讨论”,几乎使许多年轻民警脱胎换骨。
“可以不开证明的不要让群众开证明,可以一趟解决问题的不要让群众跑两趟,可以不回原籍办理手续的不要让群众来回往返。”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分局大阳沟派出所所长郑尚伦告诉记者,在“大讨论”活动中,派出所先后推出了多项便民利民措施,群众只要手续资料齐全,来到派出所便可一次办事成功,绝不让群众跑两趟;确保户籍窗口全年天天开门办公,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有的群众工作日无法前来办理证照的困扰。
无独有偶。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切实解决作风“庸懒散浮”、态度“冷硬横推”等突出问题。
这只是公安机关通过“头脑风暴”强素质、锻筋骨的方式之一。
“与过去相比,公安机关在作风上的转变是巨大的,特别是体现在公安民警对百姓负责的态度上。”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工委主委、河南省侨联副主席王鹏杰告诉记者。
新的时期,公安民警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在新的形势下,广大民警不仅应需要具备较高的法律职业素养,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而且要适应信息化要求,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缪蒂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