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成德绵同城化 1+1+1>3

发布时间:2014-03-11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放大

缩小

  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简称“成绵乐客专”),作为西部首条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于年内全线竣工通车。届时,成都到德阳15分钟,到绵阳30分钟,大家口中的“同城化”,在出行上有了一个具体的时间界定。

  今年初,在成都经济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3-2020)分别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城市群布局、提升发展成都核心城市、增强城市现代产业支撑等11个方面,全面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发展描绘一个未来发展蓝图。

  昨日中午,受本报记者邀请,在京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全国人大代表、德阳市市长陈新有,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市长林书成,围绕成德绵同城化的有关热点问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互动交流。

  话题1

  成德绵同城化发展,首推区域交通一体化?这对大家意味着什么?

  傅勇林:成都,作为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既是人流集中地,也是分拨中心。区域交通上一体化,对于成都平原城市群来说意义重大,仅对成都而言,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区域交通一体化,配套产业就可以均衡分布,人口不一定非要集中在成都城区,尤其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互联网经济,就可以向周边城市转移,这对于缓解城市发展的诸多问题,比如交通拥挤、环境问题等非常有利。

  陈新有:成绵乐客专是同城化问题中大家最熟悉、也最关心的,这条线路一旦运行,可以说我们进入了高铁时代,以前大家都习惯说两地相距多少公里,相信高铁时代,距离将会以时间计算,不再是“成都到德阳多少公里”,而变成“成都到德阳一刻钟”。同时,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影响深远,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公共配套设施,这些都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希望借鉴北京到天津、上海到南京这些已经开通的城际高铁的经验,更好地迎接高铁时代。

  林书成:现在成绵乐客专铺轨已经进入绵阳境内了,希望能在今年10月前投入运行。运行后,成都到德阳15分钟,到绵阳30分钟。依托这条快捷交通线路,成德绵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同城化”的第一步。同城自然给大家带来很多便利,从政府角度看,我们也面临很大挑战,比如交通一体化带来的产业分工等问题。

  话题2

  在同城化带来集聚的影响力下,怎样考虑产业布局?

  傅勇林: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成都平原城市群中有很多好的资源禀赋,各个城市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交互辉映,在文化、历史、地理资源等方面都有值得挖掘的资源。比如,三国文化故事就与这三个城市紧密相关,而不仅仅是成都的三国文化。

  所以,各城市间应加强联手协作,进行主题旅游线路设计,对接丰富的文化资源,建立完善旅游的体制机制建设。举例来说,去年一年,进入成都的旅游人数为1.55亿人次,今年春节期间,成都的旅游收入将近50亿元,如果成都平原城市群统筹规划,设计更加精巧、便利的旅游线路,这1.55亿的入境旅游人数,将是对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极大推动。

  陈新有:同城化的背后实际是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为推动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发展,我们正在探索成都的新都区、青白江区和德阳的广汉市的“边界试验区”建设。三地将共同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流域治理等领域加快创新实验,通过共建试验区取得同城共管的经验予以推广。众所周知,这个区域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借助成都的“北改”工程,我们希望抓住机遇,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有突破。当前正就试验区的范围、产业规划、人口分布等工作推进,争取今年内有较为明确的方案。

  除此之外,还采取共建产业园的方式,比如在德阳的中江县,与成都共建“成德产业园”,在罗江县金山镇的工业园区,距离绵阳南出站口仅5公里。

  林书成:成德绵产业带是国内很成熟的工业发展带,我们在规划产业园区时,自然就往这个带上布置,理由就是为了有效地融入成都经济区。最近绵阳规划的面积100平方公里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发展区,论证时很理性地选择往成都方向推进20公里,现在产业园区距离成都只有70公里。成德绵大道进入绵阳境内后改名科技城大道,产业园从核心区一直延至绵阳高新区、安县、涪城区、游仙区,形成一条有效连通的产业带。

  我们规划的物流产业园区,也紧靠德阳金山镇,位于成德绵产业发展带上,这是个必然选择,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利用区域经济合作形成的优势。将来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将覆盖整个成都区域,推动资源共享。绵阳火车站到南郊机场只需七八分钟,将来与快铁联动,乘飞机到绵阳后,搭乘快铁前往成都仅需半小时,推动“绵阳机场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共用机场’”。

作者: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