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高云委员:改革一要持续二要配套

发布时间:2014-03-11  来源:光明网

放大

缩小

  3月5日,光明网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高云就文艺院团改革等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提案。

  记者:您怎样理解当前深化改革的内容,对文艺院团的改革又有哪些建议?

  高云:这次在俞主席的报告中,一句给我印象很深的话,就是人民政协为人民,拒绝冷漠和懈怠,那么他希望我们的热情,往哪付出呢?其实就是要往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付出。他要求我们,要自己深刻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和参与改革,但是我们还有一个责任,要为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着想,要答疑解惑。就是帮助大家理解改革,于是带来个问题,我们自己都搞不懂怎么去答疑解惑呢?今天我们听了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白了,在哪些方面改革,怎么改革,改革目标是什么?李总理讲得非常详细、非常实、非常具体,他每一小段几乎就是一个方面的承诺,每一小段的结束,都是以文学的语言方式来表述这种承诺。我注意到,一共有46次掌声,所以我觉得,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已经明确了,那么关键是如何去做了。我在听到李总理讲改革的时候,包括俞主席讲改革的时候,都语言凝重,要背水一战。我认为改革是一个为了更好的目标,采取的一种必然的、常态化的调整。在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地调整和改变,我们常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会成问题。这是一方面,我觉得改革为什么这么紧迫,是因为有时没有及时调整。所以我建议,有些应急调整机制是必须建立的。我们都知道,老人跌倒扶不起,都不敢扶,我们怪南京那个法官,其实不简单,如果我们及时纠偏了,就不会出现蔓延全国老人跌倒不敢扶现象了。假如有人因为自己跌倒要诬陷别人,如果追究他的欺诈罪,对于扶的人要给他高额的奖励,几次一搞,这种事情就不会蔓延了。所以我认为在生活中、工作中每一滴、每一点的小问题不可忽视,要及时纠正、纠偏,这种纠偏机制一定要建立。

  另外一个深化改革是必须的,比如说剧团,我们现在剧团改制完成了,但是改制只不过从事业单位改成了企业,但企业如果管理不好一样会倒闭的,尤其是剧团成为企业要进入市场,而市场还没形成,市场的配套改革没形成。你看我们一方面好心要惠民演出,要送戏给别人看,白看。要高雅艺术进校园,这动机非常好的,但是这个背后与我们倡导的剧团企业进市场是相悖的,就养成了别人白看戏习惯。如果剧团进了市场怎么去卖票呢?所以我们政策就没形成统一。一方面好心白送戏,一方面要剧团进入市场卖票,这是悖论。这是改革的第二层意思。刚才讲第一层意思要从小事抓起,随时随地调整进行改革,第二个要配套改革,形成系统改革,不是见一件事改一件事,见一件事改一件事改不成的,所以这是我讲的,要深化改革是必须的。一方面剧团改革市场要配套改革,另一方面剧团改成企业之后,更重要的内部各项制度改革要进行,才能调动大家积极性,等等。

  记者:去年你也给我们解读了江苏省一直都是在文化方面走在前面的,这一年又有哪些新的进展?在新的一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景象?

  高云:我去年提了一个重要的提案,内容就是文化要走出去。我们现在技艺文化走出去很多,比如说杂技、舞蹈、武术,甚至各种的工艺品展示,但是承载的内容太少,热闹之后,抓了眼球之后心灵没有触动,不会留下什么。我觉得还需重复去年的提案,到今年我再提,是内容文化一定要走出去的。什么是内容文化?就是电影、电视、小说、原创漫画、包括美术作品、戏剧等等。就像美国的大片,日本的漫画,韩国的电视剧,它把他们的主张价值观都输给我们了,而我们没有。这不注意的话,我们的软实力体现不出来,你文化再多走出去都没用。鉴于此,我们江苏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做了很好的尝试。首先是出台了繁荣舞台艺术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家重视原创,重视创新。我们获得了财政的支持,从我们一年1000多万,现在到了6千万投入。我们可以重点地扶持、投入每个戏剧的打造。比如去年我们一个猴杂技,《西游记》,包括歌剧的结合,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上演,连演27场,创记录。林肯艺术中心最高一个剧目《莎士比亚》演了22场,我们是27场。最为关键的是,这27场是卖票卖出去,他们宣传出去的,受众全部是西方的主流受众,是外国人,不是我们自己的华人。另外我们去的人,他给我们吃住行全包,还要演一场给我们钱,演的是我们不畏艰险去取真经的过程。这事不得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另外我们去年出台了“舞台艺术意见”之后,全省的创造性都调动起来了,都在争先恐后地排新戏,创作剧本,尤其是现代题材的创作。我们去年抓一台话剧叫《枫树林》,写一个村官,就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怎么工作的,怎么为工作付出自己生命的,很感人,我看了二十几场,几乎看一场掉一场眼泪,结果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文化大奖。江苏一二十年没获过的,这是第一次获得。所以我认为,只要理念变了,只要认真去做,理念是先进的就一定会出好成果。中国人不缺乏聪明,就怕没想到,也怕想到做不到,只要我们敢想,能想到,并且能做到,中国人什么事都能做成。

作者: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