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先行 共建新丝绸之路
2000多年前,张骞先后两次受命西出长安,经甘肃、新疆,直到中亚、西亚,缔结了一条东西文化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标志着中西交流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对后来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满怀深情地说道:“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自去年9月这一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国内丝路沿线各省份都已积极行动,准确定位,携手规划,从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展望和筹划新丝绸之路的设计实施方案。
“起点”陕西:让文化成为情感纽带
“文化先行”是丝路经济带合作区域的共识。“目前沿线五省区已经签署协议结为丝路文化联盟,今后凡是涉及丝路文化建设的都是内部联动,不再是各搞各的。”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说,按照丝路文化联盟约定,陕西是起点,甘肃是通道,新疆是出口,青海和宁夏是两翼。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明正建议,编修涉及我国九省市区的“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改变目前丝绸之路旅游区浅层次产品的竞争状态,全方位加强区域互动无障碍合作,进而向国际丝绸之路延伸。
“通道”甘肃:打造经济带黄金段
去年9月底开始,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就提出了点线面结合、近中远结合、经济贸易文化结合的原则,启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建设方案研究制定工作。
方案提出,充分发挥甘肃的区位、产业、文化等优势,把扩大向西开放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紧密结合起来,以经贸文化合作为先导,以产业对接提升为支撑,以完善综合交通为保障,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平台,进一步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天水、兰(州)白(银)、金(昌)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六座城市的支撑能力,加快产业聚集,完善城市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甘肃的新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和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将甘肃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
“两翼”青海和宁夏:发展成为战略支点
“一核辐射、三带贯通、四区协同、七大支点”是青海省确定的文化产业总体布局。
据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副厅长康海民介绍,青海省将依托省会西宁市现有的文化产业资源,提升西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唐蕃古道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协同作用。同时将围绕黄河文化,形成黄河源头文化产业聚集带;依托唐蕃古道积淀的文化底蕴以及多民族文化特征,打造唐蕃古道历史文化产业带;依托青藏铁路和公路,实现对青海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院长马宗保介绍说,宁夏具有区位优势,同时还拥有中阿博览会、中阿合作论坛等多个高层次的平台,优势独特。“作为国家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宁夏可以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
“出口”新疆:以文化为引领推进复兴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布娲鹣·阿布拉认为,要促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合作构想尽快成为沿线国家的共识,就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丝绸之路精神发扬光大”的要求,继承古丝绸之路不同文化相互尊重的精神,率先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应以文化交流合作为引领,唤起沿线国家的“丝绸之路”情结,宣传这些国家几千年来的传统友谊,宣传中华文化,增进了解,赢得信任,赢得朋友,实现民心相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加强区域大合作创造有利的人文发展软环境。
布娲鹣·阿布拉委员建议,我国政府应积极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政府沟通,协商文化交流合作的相关事项,力争尽早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签署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