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人大代表热议预算报告

发布时间:2014-03-12  来源:中国财经报

放大

缩小

加大民生投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自农村的上官吉庆代表说,农村的小康是整个国家小康的关键环节。当前提供给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还是比较少,与农村的现实需要相比差距太大。“建议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和节能环保的投入,并向广大西部地区倾斜。”他说。

江凌代表建议,中央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

何丽霞代表说,预算报告提到2014年要“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实际上目前不只是农村,包括城市教育资源,尤其是公共教育资源都十分匮乏。建议不仅要扩大农村的教育资源,也要扩大城市教育资源,这样也与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相适应。

王铮代表说,预算报告应进一步体现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公平。一是改进预算编制方式,按照教育法对教育投入的规定,将教育预算安排内容集中逐条列出,便于审议。二是加大教育转移支付执行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三是加强对教育附加费的管理,将其列入政府预算并加强支出监督。四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绩效,将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纳入预算管理工作链,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使资金发挥更大实效。

张国晖代表建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要突出科学发展、突出改善民生。少安排一些小的专项,将财力集中于重大事业。原则上50万以下的项目,建议不在国家级预算中安排。

胡振鹏代表说,当前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大,环保工作形势严峻,对环保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环保资金应该高效使用。建议认真研究资金使用方向,把今年环保资金统筹好、规划好,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总理提出的“向环境污染宣战”落到实处。

崔世平代表说,编制预算解读是很大进步,建议列举数字时进一步说明理由。大气治理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处理报废设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入比例失衡,前沿研究投入严重落后于先进国家,建议对科技评价体制进行改革。

张国权代表建议,节约的“三公”经费可通过转移支付支持贫困地区建设。

作者:解希民 李存才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