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已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4-03-1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放大

缩小

  3月11日,本报第6版刊发了《乡村校长的期盼》一文,针对传统文化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呼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课堂已刻不容缓,要跳出民族看文明,要发扬精髓的传统文化。

  “贵州虽是欠发达地方,但清镇犁倭中学坚持让传统文化进课堂,这就是民族的骄傲,足以说明传统文化没断绝遗传的香火。”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这个民族就是空虚的民族。

  左定超认为,当前要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解决认识问题。虽然从国家层面提到“文化自信”,但各地一些部门还没清醒认识。因此,他呼吁一定要认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民族血脉、精神家园,必须要坚守好、保护好、呵护好、传承好、宣传出去,吸引世界上更多人向往中华文化,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当前一些地方进行城镇化、工业化把文化都破坏了,“传统村落消逝,会人为造成地方文化传承的断裂,导致子孙后代寻根无着落”。

  “要传承传统文化还必须进课堂。”左定超说,纵观当下社会生活,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存在严重缺失,如果任其发展,必将把孩子们领进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从精神到躯体,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过的是圣诞节、愚人节,吃的是肯德基、披萨饼。穿的是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米老鼠、奥特曼。崇拜的明星是乔布斯、科比。一心一意想着出国留学、海外定居。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会叶茂。缺乏民族之根滋养的孩子,哪怕自诩为‘世界公民’,终归是肤浅片面的,既难奉献独特价值,也难真正走远。”因此,左定超认为,经典的、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进课堂已刻不容缓,要跳出民族看文明,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浸润每个人的心灵。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山东青岛融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涂振雄看到本报报道后打来电话向记者表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他们公司愿意捐助清镇犁倭中学万余册传统文化书籍,并联系国内知名国学大师到该校授课培训。

作者:     责任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