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代表:心系民生 建言文化
李梅:让老百姓享受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
听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李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以往相比,今年报告的内容更加务实,更能摸得着、看得见,比如养老、教育、文化等,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有很多亮点。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李梅最关心的还是报告中有关文化的部分。她说:“从报告里,我能感觉到国家更加注重公共文化建设,文化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大众、服务于老百姓,所以,对我们而言,就要多创作反映百姓生活、体现他们精神风貌的艺术作品。同时,也要加大文化惠民演出的力度,把戏送下去。”
如何更好地让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李梅一直关注的问题。她去年的议案是关于如何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今年的议案则是如何深化文艺院团改革,通过改革壮大文化惠民的力量。在调查中,李梅发现,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特别是文艺演出团体的体制改革,因地域经济条件不平衡而参差不齐。她说,目前,一些地方的改革如火如荼、成绩斐然,但还有一些地方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广大群众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演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更让她担心的是,一些地方所谓的“改革”,只是简单的裁员、易名,造成了文艺创作、演出人才的流失。
为此,李梅在她的议案中建议,各地应聚集文艺之精英,通过整合、重组等多种方式,立足品牌经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立演艺集团,出人、出戏,全面推行任期目标制、演出补贴制、人员聘任制和岗位工资制,实现艺术生产的高质、优化,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强、人才辈出的文化产业集团。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文艺工作者尝到文化体制改革的甜头、让老百姓看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让广大农村群众能看到戏”。
韦丽萍:希望更多力量参与文化场馆建设
3月6日晚,在广西代表团驻地广西大厦,记者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员韦丽萍。这位一直活跃在文化惠民演出一线的壮族演员去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是第二次来参会,她带来的建议也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惠民有关。
韦丽萍介绍,截至目前,广西已经基本完成了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阶段性任务。转制后的文艺院团积极深入基层,活跃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与此同时,广西缺少演出场所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韦丽萍说,广西专业演出剧场和综合排练场所大部分建于上个世纪,大都面积狭小、设施薄弱、设备老化,无法满足现代文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自治区直属文艺院团以及地方市县部分文艺院团没有固定、适合的专业演出剧场和排练场所,严重制约了文艺院团的发展。“比如在南宁,专业剧场现在仅剩下南宁剧场,以至于2009年举办戏剧节时,只能到柳州去办。”
为此,韦丽萍建议,通过相关政策,加快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参与演出剧场建设和经营,为社会力量投资兴建演出场所消除障碍。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具体的、配套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政策、激励政策、用地政策等,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参与剧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