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变“输血”抢救为“造血”经营
——政协委员问诊“非遗保护与传承”
全国政协委员盛小云。
中国江苏网3月12日讯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志宏 易保山 罗鹏)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两会期间,这一话题特别是其中“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受到了诸多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
规范管理,别让“非遗”沦为“卖唱的”
“传统文化保护刻不容缓!”谈及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非遗传承人盛小云感触良多。
“一些传统文化在申报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相应的保护措施没能跟上,缺少规范,市场比较混乱。”作为一个专业演员,盛小云坦言“很无奈”。她直言,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成了园林里面“卖唱的”!
盛小云举了两个令人心痛的例子。一则,在苏州,游船上的一些评弹表演者,一排人抱着瑟琶,等着客人挑选,然后你点她唱,不唱的时候她就会跟客人兜售丝绸等商品。再则,评弹作为一种“非遗”在一些旅游景点展示时,其过程往往“粗”得令人沮丧。表演者常常是素面朝天,身着一件皱巴巴的旗袍,头上简单打个结就上场了,唱得也是走调的走调,黄腔的黄腔,非常不专业。
对于前者,盛小云毫不留情地指出,“这种商业化,简直就是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糟踏!”对后者,她更多地是无可奈何,“以这样的水准对着世界开放展示,作为一个文化人,感觉很心痛!”
盛小云建议,做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首先要做的是“规范”。
“首先是要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制度。”盛小云建议,除了正规团体外,应将那些流失在其它行业但又身怀绝技的人,也纳入申报传承人的范围。
“其次,当‘非遗’作为一种商品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也必须规范。”
“同时,还必须规范旅游文化市场。”盛小云认为,由于各地非遗的展示往往都是在旅游景点,这种展示比剧团书场的演出更为重要,因为它是一个面对世界的窗口,观众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也许一生就看这一次这样的表演。
让盛小云欣慰的是,政府现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但如何发展继承,如何将传统文化真正地发扬光大,盛小云更期待“有待缜密的新政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