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注重民生 关注学前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4-03-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放大

缩小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瑞莲

2014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红遍了大江南北,无形中也成了全国上下人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瑞莲的时间又去了哪儿呢?

“我作为通辽市政府机关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每天要处理的工作非常多,而且都比较具体和繁杂。尤其是近几年,国家正处在改革创新阶段,地方政府在工作落实上必须与中央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系列改革规定相衔接,为此,在思想观念上就不允许有懈怠。在工作理念、工作作风上要不断地学习、更新、改进,最关键的是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情况,从基层中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和落实点,从而防止工作方法偏差、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这些使我切身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所以,2013年的时间对我来说就像是‘白驹过隙’,在繁忙的工作当中,一晃就过去了。”朱瑞莲说。

朱瑞莲的时间不仅用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中,还用在了对学前教育问题的关注上。

“此次参会,我带来了关于学前教育运行和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主要是希望国家能将学前教育运行和经费保障列入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使其法制化。根据区分公共性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教育采取不同支持政策的原则,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省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权,从教育整体总局规划中减轻县级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的压力。”朱瑞莲说。

在我国,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大脑科学证明,早期经验影响大脑结构,学前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也为提高国民素质、社会人力资源水平做出基础性的贡献,具有着巨大的潜藏价值。为此,全国各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

“经过三年学前教育的行动计划,通辽市加大学前教育建设的推进力度,在中心行政村采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方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但是随着学前教育基础建设推进,随之而来的设施配套、师资配备、保教质量等问题也相继出现。为此,将此类问题的解决事宜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是十分必要的,也得到了国家与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朱瑞莲说。

面对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发表的客观、实在、坚定有力的政府工作报告,朱瑞莲更加坚定了推进学前教育建设的决心。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不仅体现了‘民之所望、时政所向’的执政为民理念,而且通篇以改革作为主线,展示出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贯穿改革创新的精神。将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尤其是报告当中体现出了国家对社会事业和民生问题的极大关注力度。将继续推进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2014年的重要工作,并且逐年增加了中央到地方关于民生建设的投入资金,这也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推进学前教育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朱瑞莲说,“我相信,学前教育建设工作必将在2014年取得重大的突破与发展!”

作者:李远 郑艳英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