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的阳光普照大地——代表委员热议公平中国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社会渴望公平,时代呼唤正义。这也是许多两会代表委员的心声,他们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这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指明了方向,应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体制机制的积弊,用改革钥匙开启社会公平正义之门。
权利公平——让人民共享基本权利的“最大公约数”
说起权利公平,全国人大代表、福建佳美集团公司工人谢利英的经历最有说服力。1993年,年仅23岁的谢利英随丈夫从江西农村来福建省德化县打工。
“那时候真是两眼一抹黑啊!”谢利英说,幸亏德化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制度措施,她一家人得以安定了下来。2013年,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外出打工已经20个年头的谢利英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在千千万万渴望权利公平的人们看来,谢利英的经历是幸运的,但更是值得期待的。
“权利公平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期盼的基本诉求。”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不能因出身、户籍、种族、性别等因素而受到区别对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改革首先要为农民工提供医疗、教育等基础公共服务,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切实解决吃饭、上学、医疗三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期待改革能带来更多的“权利公平”。
丁世忠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公共卫生、子女义务教育、就业扶持以及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补助力度,并且应更多地以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作为财政分成和转移支付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