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两会专题  >  今日看点

代表委员聚焦“教育改革”:迈好关键一步 打赢“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新华网

放大

缩小

“教育首先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一定要落脚在怎样为适龄的儿童提供更加适合、有利、便捷、有质量的教育。”在11日下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教育改革”的集体采访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对记者说。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被问到“教育改革”一题时,较多人更关注的是“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首先就是要注重人的培养,人在教育当中是核心,我们现在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去把握。此外,改革的关键是什么以及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也同样备受关注。

什么是“更好的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对于“教育如何培养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现在教育发展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比如像航天科技、蛟龙入海等等,这些核心的年轻团队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在各行各业的领域都培养了优秀的人才,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觉得任何时候改革都不能忘记我们是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经济建设人才和优秀接班人,这才是重要的。我们的教育现在存在着一些功利主义,如果教育太功利了就会违背教育的规律,就会变成偏重于知识的学习,偏重于升学。培养人的知识方面现在做得很不错,但是培养怎么做人还不够。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李桢认为最好的教育或者说更好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是关注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能实现每个学生个性自主发展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校党委书记郭大成在谈到教育改革时说,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第一项任务,或者应当从核心任务这个角度来看待。教育改革未来无论怎么改,不变的初衷是培养人才;要转变思路,从各个方面来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在谈到自己对于“高考改革”的建议时也将关注点集中到了“人”上,“高考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让高考招生更适合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有利于普通高中的素质教育,更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他认为,人本身是很复杂的,但我们往往通过简单的分数来认识一个人。高校需要通过说话、作品、活动等形式来全面真实了解人,而这是一门科学。

代表委员们的这一想法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网友“箭射妞”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核心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现在最需要的是国家重视引导,社会形成风气,家庭创造氛围,育人者有所担当。”网友“味道”也觉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国家需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才,并不仅限于大学生。

作者:冯文雅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