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要把文化抛在外面
全国政协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文化、教育、就业社保、医卫、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其中,冯骥才委员表示:我觉得城镇化不要把文化抛在外面,要作为城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目标。(3月9日新华网)
事实上,早在2013年2月,冯骥才便提出“城镇化和留住传统不是对立的,是一致的”,这次提醒“城镇化不要把文化抛在外面”,是对这种观点的一种重申,更是对“乡愁”迷失的一种担忧。不可否认,一些地方所谓的城镇化,就是大拆大建、拆旧建新,在畸形的“经济繁荣”中,不惜毁掉先贤留下的历史文化之根。
众所周知,古城、古址和古建筑等,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它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集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髄。因此,每一个能够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和延续。然而,一些地方重经济、轻文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多地省市文保单位让位房产开发,古建筑被经济利益所裹挟。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城市建设和开发,不惜对古建筑和文化遗址进行毁灭性地拆除,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背叛。
一些地方热衷于毁古迹、造新城,源于当今社会物欲观念尘嚣直上,更源于文化价值的沉沦。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造成人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感悟减弱。精神的物质化和文化的沙漠化,不但影响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接受,也反过来影响了历史文化本身。由此表现出来的泛物质化的思潮,以及功利化的浮躁心态,严重削弱了人们对文化价值的向往和追求,值得当今社会反思。
特别是,一些地方对文化遗产的“利用”,就是“开发”,对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承功能视而不见,一门心思利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逐利。然而,毁古迹、造新城等乱象丛生,折射出了有关部门对文化遗产的监管和保护,如瓷器一样脆弱。因此,冯骥才重申“城镇化不要把文化抛在外面”,值得各地反思: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立即叫停毁古迹、造新城之类的“暴行”。要知道,我们需要物质的城镇化,更需要文化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