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人大代表蔡继明:北京2100万人口规模未触顶,但要调结构

发布时间:2015-03-04  来源:澎湃新闻网(上海)

放大

缩小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在即。

  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参加由中国青年网和未来网举办的“2015年两会访谈”活动间隙,向澎湃新闻介绍了他此次上会准备提交的3个议案。

  蔡继明是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顶着一头银发的蔡继明语速很快,条分缕析,对自己的议案内容十分熟悉,引用数据亦是信手拈来。

  过去数年,蔡继明一直关注土地制度和假日制度,其提案和议案也一直围绕着城市化、土地制度改革、假日制度设计展开。

  今年全国两会上,蔡继明准备提交的议案依然与城市化有关。

  蔡继明的第一条议案有关“如何测试我们国家真实的城市化水平”。

  蔡继明及其团队通过研究认为,官方公布的54.8%的城镇化率中有两个方面的“水分”:一是包含了18%的没有城市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其中大量的农民工并没有实现市民化;二是城镇化率统计中既包含了600多个城市,也包含了将近2万个镇,小城镇的镇民不是市民。“按比例折算后,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就大大降低了。”

  在蔡继明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避免盲目乐观。

  蔡继明认为,现在一些人盲目认为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更自豪地说,我们用30年时间走完了美国100年、欧洲200年的路程,这是很危险的。事实上,“我们的城市化率还是太低,城镇化速度还是太慢了。”

  蔡继明的第二条议案有关行政区划设置改革。他认为,实现大县制,更有利区域经济发展。

  “现在有2000个左右的县级单位,一些县不过几十万人口,地域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公里以下。在比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时期,这样的设置比较适合当时的行政管理能力。但是现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交通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一个1000平方公里的县域,横纵也就30公里,半小时车程。像这样的小县城,没有办法大发展。”

  蔡继明举例道,有时候一个山头两个县共同占用,一条河流甚至一定的矿产资源,都有若干个县分享,难免会出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复项目,也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更不利于将来要形成省直管县、减少地级市的层次。

  因此,蔡继明建议,可以把2000个左右的县逐渐合并,比如说合并到六七百个。将来有可能的话,将目前的省份再进一步拆分,比如有60个省份,600个市,600个县,一个省份管10个市10个县,这样适合扁平化管理,将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蔡继明的第三条议案有关北京人口控制问题。

  北京的人口到底是多了还是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北京人口的问题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蔡继明的答案均是后者。

  根据蔡继明及其团队的测算,北京市可承载的人口数应该在3000万,目前的人口规模2100万并没有到天花板。“北京的当务之急不是控制人口总量,而是要进行人口(结构)调整。”

  蔡继明从地域、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和水资源三方面分析了前述结论。

  从地域面积看,北京的地域比东京多出2000平方公里,人口少了1000多万,“这样一比较,可以看出北京的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很低,不存在人口增长的总量问题。”

  从经济承载力看,蔡继明指出,北京市的GDP在全国占的比重除以北京市人口占全国比重,得出的比值是2点多。“这个数值如果接近1,这表明人口已经接近饱和。东京和首尔已经接近1,北京现在是2点多,这说明北京的经济完全可以承载更多的人进来。”

  水资源是人口承载量的天花板。蔡继明指出,南水北调已经进京了,二期工程还会扩大,目前的问题是,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对污水的利用比率、雨水的收集比率则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此外,海水淡化,亦给北京解决水资源问题留有空间。

  蔡继明告诉澎湃新闻,北京的人口密度高,仅仅是城内的中心区,中心区的人口密度甚至要高过东京。但整个北京市的人口密度,只相当于香港的四分之一,上海的二分之一。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控制北京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甚至要疏解。

  此外,他建议,一定要下大力量解决居住和工作地点的分离。“现在的职住地点分离太严重,以致于有的地方成了睡城,晚上回来睡觉,白天则是空城,早晚上下班都挤到路上。

  他还建议更多地发展轨道交通来解决出行难问题。“北京的交通堵塞,很重要的原因是轨道交通占的比重太少。只要更多的发展轨道交通,加上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合理,出行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作者:卢梦君 陈依婷     责任编辑:戴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