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施杰谈双周协商座谈会
施 杰
作为十二届全国政协新的协商形式,双周协商座谈会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已成为全国政协协商民主的经常性平台和重要品牌,双周协商也是2015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重要话题之一。
据了解,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规模不大,但规格高。两周一次,一般每次邀请20人左右,包括委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座谈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
自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开始,双周协商座谈会在营造多向沟通协商环境,如实快捷报送委员建议方面发挥了委员作用,活跃了政协工作。一年多来,就化解产能过剩、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等举办了19次协商活动,19场座谈会全都是俞正声主席主持。
如今,双周协商座谈会已成为全国政协一张亮丽的名片。全国政协委员施杰曾参加过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3月2日,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印象中的双周协商。
施杰介绍,座谈会上的发言分安排的发言和自由发言两种。围绕一个话题,每一场座谈会委员的安排发言时间是8分钟,还有5分钟的即席发言也叫自由发言,两个发言都要求脱稿。
由于时间有限,委员们的发言都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讲想法,讲观点。
第一次参加时,施杰说他还很紧张,为了防止忘词,他把电脑放在桌子上。
“座谈会都是由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各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对话,减少了中间环节。每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结束后3天内,政协会将各方意见形成一个信息专报,递交相关决策部门,效率比较高。”对此,施杰感触颇深。
议题都是当下社会发展、国家发展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效性强,而且有针对性。通过双周协商座谈会这个平台向部委提出的意见也都十分直接,不论是正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还是规划发展蓝图。而且还具备专业性,参加的委员对会议主题都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和研究。
委员在发言期间,其他委员可以打断,可以质疑。让施杰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会上,一位央企老总发言时俞正声打断他,询问是否真正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有没有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规避临时用工等,要求国企应该带头落实,让职工权益真正得到保障。
对于双周协商座谈会这一平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施杰给予了高度肯定。
“政协是中国的‘超级智库’,委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能及时将专业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来,帮助制度建设得更加完善。目前已有多条意见切实影响了决策,作用不可小觑。”施杰如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