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红:首倡全程冷链物流先抓“最先一公里”
——专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集团董事长李小红
另一方面,特色产品扶植不到位。比如,高山蔬菜因缺乏防护袋包装,搬运运输损耗较高,影响保鲜销售期减少20天以上,腐损率上升20%以上;板栗保鲜销售期缩短5个月以上,起虫、霉变等损耗率上升30%以上。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但2014年我国冷链需求规模达到1.05亿吨,冷链物流市场整体增长率达到18%,尤其是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同处冷链电商时代,包含武陵山片区区域在内的三四线城市,电子商务新增消费比例高达57%,县域地区单个网购用户人均网购购买力高于一二线城市,农村物流需求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对以上调研进行分析论证后,李小红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出台专项行动计划。建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在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时,将武陵山片区区域区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建设作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选择规模化特色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试点工作。
二是制定专项标准规范。建议国家标准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调研高山延季蔬菜等片区特色高效农产品,制定出台特色高效农产品预冷、包装、分拣分级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
三是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参照国外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专业公司管理的成功经验,建议由财政投资或专项资金入股(PPP模式)建设基地冷库、仓储及分级分拣设施,并给予特色产品包装成本50%以上的补贴和参展等特色品牌推广费用100%补贴。
支持建设省级物流基地盘活武陵山片区
武陵山片区区域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45万人,系国家层面扶贫攻坚连片特困地区。
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农产品资源,李小红认为,此区域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性、平台性、纽带性前提,对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也具有重要支撑、带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
一是跨省协作机制缺陷明显。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国家部委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联系工作,各地方政府负责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但该工作机制未充分考虑武陵山片区区域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水岭,4省市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化较大,需差异化定位发展的实际。
一方面,存在行政区划未打破,省、市政府行政权力影响难约束等自身缺陷,导致协调与监督、编制与实施和联系的工作主体脱节,跨省协作机制难以实质形成;另一方面,变成了鼓励各省为政、按行政区划编制实施规划,导致区域内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指引的问题突出。
比如,各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利益,都想成为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从而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支持,各行政区各自为政、或多或少运用自身的行政权力,对其他地区的产品及运输车辆进行抵制甚至处罚等消极干预,片区内普遍存在的跨省“断头路”就是行政分割的一个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