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汤素兰:教育不公平会带来恶性循环

发布时间:2015-03-07  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放大

缩小

 

  为农村教育奔走呼吁

  2014年全国两会上,汤素兰呼吁教育部门尽快出台权威、专业的防性侵教程等,引起广泛关注,她希望“真正普及未成年人防性侵安全常识”。

  今年,她带着4份提案参会,分别是《关于帮扶实体书店推动全民阅读的建议》、《关于加快发展我国老年教育的建议》、《加大免费婚检力度,切实降低出生缺陷》和《彻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其中,对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提案,她花费精力最多,感触最深。

  在各地学校做讲座、调研时,她深刻感受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城市与农村教育设施、师资水平差距极大,尤其是前几年乡镇撤校并点之后,不少偏远地区的孩子上学极为不便,并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汤素兰说,“改变农村,首先在于改变人,人是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老师,尤其是工作生活在第一线的农村教育工作者。但是农村优秀教师‘留不住’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

    “离县城1个小时车程的乡镇都留不住老师,更何况偏僻的地方呢?”她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优秀一点的老师都在城里买了房子,房子在城里,孩子在城里读书了,甚至会出现‘我不教书了,做点别的都行’的现象”。

  有一次,她参加了民主党派在贵州扶贫点上的一次调研。一位学校校长告诉她,“生物课没人开,甚至连数学课都没人开,因为老师走了。”而她看到,前一年给孩子们买的书到第二年还没有拆封,图书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老师害怕把书籍弄脏了”。

  “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教育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会带来恶性循环。”汤素兰感慨,“越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越得不到好的教育。农村没有好的老师,就难以教出优秀的学生,没有优秀人才,农村的面貌就难以改变。”

  为此,汤素兰建议国家做好偏远乡镇教学点的布局,包括调整师生比例,让孩子们尽可能就近入学;在制度设计与财政投入上,相关部门要做好保障,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让他们活得体面有尊严,这样才能安心工作,教书育人。

作者:     责任编辑:戴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