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今日看点

朱瑞莲代表:蒙医药发展滞后 应像云南白药一样造福人民

发布时间:2015-03-0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放大

缩小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内蒙古通辽总支主委、科尔沁区副区长朱瑞莲。资料图

  “蒙医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为什么不能像云南白药、藏药一样造福全国人民?”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内蒙古通辽总支主委、科尔沁区副区长朱瑞莲3月8日与中国经济网记者再次谈起“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蒙医药目前的尴尬处境,忧心忡忡。

  她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蒙医药是蒙古族丰富的遗产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心脑血管病、肝胆病、风湿病、接骨等治疗领域成效显著,是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通辽市是内蒙古蒙医药学传承和发展中心,发展蒙医药在文化、技术、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条件。”

  朱瑞莲介绍说,通辽市现有蒙古族人口152万人,分别占全国、全区蒙古族人口的1/4和1/3,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拥有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设在通辽市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是国内实力较强的蒙医药教学科研基地;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是全区最大的三甲蒙医专科医院。通辽蒙医研究所是内蒙古历史较早、典藏蒙医药文献较多的蒙医研究机构。新设立的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是国家新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瑞莲谈到,此外,全市还有蒙药制剂室15家,通过GAP认证的蒙药材种植基地5000亩,蒙医及蒙医综合医院6家,中蒙医综合医院1家,蒙西医结合医院1家,34家卫生院以蒙医为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有蒙医科,少数民族地区嘎查村卫生室均有蒙医药人员。境内盛产各种优质、名贵、天然药材500多种,是我国重要的药材生产供应基地。

  朱瑞莲还补充说,目前,全市已形成15种剂型300多个品种的蒙药产能,建成了集学术、科研、临床、生产及药材资源为一体的蒙医药体系。通辽市将按照‘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实现蒙医药现代化’的思路,以创建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目标,不断加强蒙医药科学研究,建设蒙医药名院、名医、名企、名药工程,加快推进蒙医药产业化进程,引领和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形成4000吨蒙药生产加工能力,建成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力争打造中国蒙医药核心区和全国最大的蒙药科研生产基地。

  朱瑞莲认为:尽管蒙医药学发展速度较快,在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蒙药标准化建设滞后、行业新标准缺失及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科研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强、药材资源保护不够等制约因素,因此没有真正形成较大的产业,没有像云南白药、藏药一样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甚至还为许许多多的人所不知。

  对此,朱瑞莲建议国家要加大对蒙医药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议国家建立蒙医药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人才培养、奖励和政策补贴、重点学科和项目建设等。

  二是要简化蒙药新制剂注册程序。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考虑蒙医药辩证施治的特点,把蒙药、蒙药制剂与中药的特性区别对待,给予蒙药新制剂注册政策扶持。

  三是要将更多的蒙药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通过增加蒙药成为国家基本药物及国家医保药品,为蒙药生产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要建立野生资源生态抚育区。在条件成熟地区打造蒙医药产业基地,遵循蒙医药发展规律,在生态建设和野生抚育上与基地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是要支持标准化体系和检测能力建设,规范蒙医药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推进蒙医药发展的标准化、现代化进程。

作者:罗霄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