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没申遗?冯骥才给出三个理由盼申遗
发布时间:2015-03-11 来源:武汉晚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春节童谣如今似乎成了越来越远的记忆,再唱起来都有了点怀旧的情绪。
与此同时,春运一如往常地热闹,每个饭店、每个景点挤满了欢乐的人群;春节结束后,无数人患上了节后综合症,早早地期待着下一个春节。
而同样在今年,美国首次举行了庆祝中国春节的烟火晚会;在世界各地,各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并分享着春节的愉悦。
毫无疑问,年味在一天天变淡,但年的意义却从来没有消减过,其价值甚至一天天辐射到全球。
这或许恰是我们面临的尴尬,我们像以往一样甚至比以往更加热爱并且留恋春节,而同时,作为最中国范的节日,也在一天天消散着纯正的年味,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珍视和保护的宝贵财产。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对我们如此重要的节日,一个中国文化最集大成的节日,为什么没有存在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让我们为之骄傲?
是的,这是我们的问题。韩国泡菜都申遗了,中国的春节为什么不申遗?
作者: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