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5两会专题  >  聚焦代表和委员

春节为什么没申遗?冯骥才给出三个理由盼申遗

发布时间:2015-03-11  来源:武汉晚报

放大

缩小

  春节申遗是理所当然的

  “春节申遗是理所当然的。”武汉市作协主席董宏猷这样回答武汉晚报记者,他提到了他在国外的经历,“年前我曾到新加坡,那里的春节气氛远比国内浓烈。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主干道扎满了花灯。唐人街售卖春联、年货的店子人气超高。久在城市居住的我,深感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董宏猷希望庙会、灯会等春节氛围浓的民俗非遗项目能够恢复,“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通过这些民俗,了解传统文化。”

  而在湖北省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守华教授看来,“民俗节日是人类文化的亮点和汇聚,对国家而言,它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的展示。过好本民族的民俗节日,需要人们有一定的民族自觉性,去认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接受民俗节日的文化熏陶。”

  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无缝对接可能是关键问题,“现代人一方面盼着过春节,一方面又觉得春节的内容越来越贫乏,特别是城市居民,除了亲友聚会大吃大喝、K歌,就是看电视机、玩手机、上网消磨时光,有的地方以打牌赌博来打发节日。重吃喝玩乐、轻精神文化享受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在刘守华看来,在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找到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而给春节申遗,掀起我们对于这个中国头号节日的关注,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手段。

作者: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