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人口市民化是重点
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提出,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率还偏低,城镇化的脚步还需加快。
那么我国真实的城镇化水平是怎样?如何测算?蔡继明表示,官方公布的城镇化率是54.8%,但是通过相关研究这一数据存在一定的水分。原因有两个,一是54.8%的城镇化率中包含18%的没有城市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其中大量的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显然并没有真正实现市民化,如何将这18%的城镇常住人口通过相关的统计数据折算为真实的城市市民,其中的折扣率该是多少值得探讨;二是城镇化率里包含了658个城市和将近两万个镇,小城镇中的镇民不属于市民,1.8亿的镇民也需再折算成为市民。
“经过这样两个折算,我国真实的城镇化率可能就大大地降低了。”蔡继明坦言,现在有观点认为,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很高,已经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国家百年完成的城镇化。而这样折算的好处在于避免盲目乐观,其实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提速的空间还很大。
“我们对城镇化的理解还有失偏颇。一些地方理解的城镇化,就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这是一个误解。城镇化主要还是人口的城镇化,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居民的转变。”蔡继明表示,加快城镇化进程,就必须改革现行土地制度。
对此,蔡继明指出,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速度很快,人口的城镇化严重滞后于空间城镇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制度。一方面,农村大量土地转手是用于工业开发、商业开发,但农民征地的补偿非常低;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没有把失去土地的农民加以妥善的安置,这种土地制度必然会导致人口的城镇化严重得滞后于空间的城镇化。因此,面对被城镇化的农民工,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势在必行。
作者: 责任编辑:戴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