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为了“幸福”“完整”的生活
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朱永新希望他的记录可以揭开政协神秘的面纱,正如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今年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让人民群众感觉政协距离他们很近。
“不是说每年我们在两会上闹一闹就完了,政协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正是我们常态化的工作,推动着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改进。”
在小组讨论上,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去年的两会上,民进中央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义务教育减负”的提案,却没有被列入重点讨论和督办名单。但民进界的教育专家们并没有因此停止工作,从4月份开始,罗富和亲自带队到全国各地调研,形成了《关于以减负提质为重点,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报告》。这份报告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李克强、刘延东和杜青林都做了重要批示,教育部对报告进行了认真办理并于7月向国务院报送了有关建议措施报告。
“正是因为政协的存在,中国的政治制度正在悄悄进步。“
全国两会期间每天会议日程紧张忙碌,而身为民进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的朱永新除每天要组织参加小组讨论、整理采集小组讨论意见之外,还要参加一轮接一轮的政协常委会,尽管如此,朱老师依然笔耕不辍,经常四五点就起床,坚持写两会笔记。
《我在政协这一年》收录了14篇参会手记,达到每天一篇,选编了民进界的14份年度建议和14篇作者参加各种讨论会的发言以及刊登在各大媒体的署名文章。
在2013年3月3日的笔记中,朱永新提到了一次政协小组召集人会议后,“会议没有以往的警车开道,回饭店的路程用了很长时间。我们的车在川流不息的车里缓缓前行。这样的前行,表盘是慢了,可能反到快乐--和人民群众用同样的时间走过同样的路程,应该会让我们对更多的问题感同身受。”
作为教育专家,最让朱永新“感同身受”的就是教育。“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无非是“公平”和“品质”两个方面,我认为最紧迫的还是公平,特别是农村地区,弱势人群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要做一个人力资源的强国,要做一个创新的国度,教育的品质也很重要,我一直提倡的是“优质公平”,既要公平又要优质,或者说是优质基础上的公平。”
从2003年朱永新开始在政协履职开始以来,没有通过一部教育法律。在担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期间,没有通过一部新的教育立法;十二届全国人大关于今后五年的立法规划里,也只有修订《职业教育法》一项规划,社会呼声极高的《学前教育法》《学校法》等都不在此列。对于这两个问题,朱永新坦诚,中国教育面临的压力不小,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任务非常艰巨。
尽管任务艰巨,路途遥远,但朱永新始终相信在逐步接近理想和目标,正如他所提倡的新教育一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教育更能为人的一生幸福去奠基”。朱永新也正在用他的记录和实践为“幸福完整的政治生活”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