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现有教育经费更重要
“教育投入应占GDP4%的目标说了好多年,终于在近年实现。但财政部门此前表示,重点支出不再与GDP挂钩。会不会导致教育投入下降?”采访时,记者向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2014年,我们国家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对教育的投入仍然微增了0.02个百分点,达到4.3%,这已经表明了国家对教育的态度。”王康说,“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内在需求。”
但是王康认为,即便教育投入在增长,也不能一谈到发展教育就想到伸手要钱。去年国家的教育投入约为24488亿元,这已经是很大一笔数字了。但即便如此,教育经费不够的呼声仍然很高。以四川省为例,2014年,该省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总共104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财政支出的18%。这笔经费看起来很多,但四川省有近100万教师,仅“保吃饭”这一项,如果按照年人均6万元计算,总数就达600亿左右。同时,学生奖助学金的总额约为100多亿,营养餐的支出约为100多亿。这么算下来,用于教育发展和师资培养的资金并不充裕。
尽管如此,王康认为,与其泛泛地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还不如思考如何将现有的经费用好。
在全国层面,与教育部门关系密切的财政部、发改委、中宣部等部门应该一起研究。同时,教育部内部的司局之间也应该在重点工作协调和衔接上,在相关经费的科学安排上下功夫。“例如,我们是不是还要不断地批建新的学校?公办的高校是不是还要扩大招生规模?这些问题应该有通盘考虑。”
对于营养餐、校车等方面的经费,王康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智力和综合素养,也就是说教育是“管脑子”的,不是“管肚子”的,贫困学生营养餐等经费从性质上来看,应该放在民政部门的福利保障款项中去。
“我们应该注意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技术,让教育经费的支出和安排情况更加透明化,并组织力量对各类教育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估。”王康说,“政府还应主动听取社会对教育经费安排是否科学的评价,主动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