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书:文化才能解决民族可持续发展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这一关键表述,3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表示,现阶段国家公共文化设置的建设已经有了初步改善,但真正让人民享有更多文化成果,除了“送文化”,更重要的是“种文化”,并且让文化在人民群众中健康可持续发展。
“经济解决今天、科技解决明天、教育解决后天、文化解决民族可持续发展问题。”王佐书表示,文化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在支撑,可以说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但就他看来:“文化说来说去其实就两个字,‘形’与‘魂’,形是物质文化、魂是精神文化,形载着精神,魂以形为载体。”王佐书说自己很喜欢梁漱溟先生给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板,“艺术表演、教育活动、衣食住行其实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王佐书强调,“让人民享受优秀文化成果”更应该是一种在生活环境中的享受,是整体文化氛围的融入,而不是单一产品的供给,“现在农村的乡村图书室都建的不错,但看得人多吗?这就能叫让人民享受了文化成果吗?”王佐书表示每个人都生活在文化环境中,都可以并应该为文化环境做贡献。
谈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软实力的建设,王佐书表示他更愿意把文化作为一种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软实力。“很多时候,文化的内容做好了,是可以在传播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收益的。比如一个好的传统文化搭载上一个好的表现形式,就能够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王佐书用中国传统故事“木兰从军”举例说明道:“这样一个剧目,是中华传统文化简约而集中的体现,但是我们没能把它更好地表现出来,却让美国人通过新形式赚了钱,这就体现了文化实力建设中方式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王佐书表示,文化实力建设工作格外需要“全人格”参与到工作中的人才,“往大了说,这要求人才有爱国的精神和报国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出这样的人,还要把这样的人放到相应的岗位上,给他机会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