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以下简称“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此积极响应,并在随后筹备新政协的过程中,公开表示愿意接受中共领导。由此,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6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总结60年来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在开辟新民主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发展完善的。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动摇。
“五一口号”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以来中国人对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从戊戌维新到清末立宪,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仿效日本,走君主立宪道路,无果而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宋教仁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仿效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尝试多党竞争的议会制道路,结果以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收场;30年代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德为师”,实行一党专制个人独裁,建立法西斯统治,最终被人民革命的洪流席卷而去。半个世纪的探索,西方各国的主要政治制度模式几乎都在中国尝试了一遍,都由于不适合国情而失败。历史的实践证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仿效西方政治制度的旧民主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1948年以“五一口号”为标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自己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所代表的广大中间势力转到了人民革命一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成为全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选择。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制定共同纲领,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我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政治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团结合作,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据中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明确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由于共产党居于领导、执政地位,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由此确立。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明确多党合作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势,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和政策,使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1993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2002年中共十六大后,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一些国家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政治发展道路,转而仿效、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西方敌对势力依仗在自由、民主等话语领域的强势地位,极力歪曲和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战略。国内也有个别人公开主张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议会制,主张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走台湾的道路。在政治发展道路问题上,我们将长期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党合作必须以此为根本。否则,各行其道,就会成为两股道上跑的车,“道不同,不相为谋”。衡量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能以别国的模式为标准,而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国家的活力,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五一口号”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起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并巩固起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探索出了一条正确道路。中国是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是把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就没有多党派合作。60年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响应“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初步形成了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60年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同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并发展了我国各政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和谐政治关系,使多党合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政治协商是实现这种领导的重要民主形式。要善于通过广泛深入的协商和讨论,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识。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合作;既要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扩大人民民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事业。
三、坚持发展民主政治
“五一口号”是民主建国的政治纲领。60年前的4月,一边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召开一党包办的伪国民大会,自导自演自选总统,以“宪政”的名义行专制独裁之实;一边是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邀集各派民主力量另起炉灶,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专制统治和民主建国之间,民主党派选择了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60年来的经验表明,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是人民民主的事业,只有坚持发展民主政治,才能把这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民主是新民主主义的基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始终把争取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实现人民民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1927年前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也把争取民主作为自己主要的政治主张,并因此被称为“民主党派”。在民主的追求上同共产党一致,这是民主党派选择接受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原因,是形成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重要政治基础。现代民主国家的合法性在于,其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国家机构及其组成人员的权力由人民通过法定程序授予。“五一口号”之所以得到各民主党派、各界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建国路线,符合现代民主国家建立的典型程序。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一个经民主协商产生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机构,由这个机构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通过民主方式产生国家机构的组成人员,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新中国建立在全国人民同意和拥护的坚实基础之上。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国成为工人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