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六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要求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如何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明确宣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创立和建设崭新的民主制度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建立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治开辟了制度化的渠道,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多元利益格局和多元利益群体,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各不相同,社会成员的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极大增强,试图通过更多的渠道来表达、谋求和维护自己利益,从而对现有政治体系提出了扩大政治参与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思想指明了新形势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努力方向。
一、政治参与及有序政治参与的内涵
所谓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活动。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是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形式,它反映了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
政治参与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为公民提供了表达意愿的合法途径。政治参与的扩大有利于疏通民众反映意愿的渠道,使民众能在合法的途径内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尤其是当今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群体不断生成、交织、融合,很容易产生新的矛盾和紧张关系,政治参与的扩大无疑为释放紧张、解决矛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李普塞特曾说过:“建立正常的渠道使一些相冲突的利益得以表达,有助于民族国家结构的稳定。”政治参与本身具有重要价值,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政治参与有益于公民了解政治过程,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公民的政治参与能更好的监督政府,使政府更能负起责任来。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治参与渠道吸收各种社会利益诉求、民众意愿,然后作出政治选择,从而使政策输出以民意为基础。一个参与渠道畅通、能够以系统内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和意愿为依归的政治系统必然增强民众对该系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其合法性也会得到增强。就我国来说,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水平,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才能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党的执政地位也才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加强。
所谓制度化参与是指公民的参与一般具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进行政治参与,如法律认可的投票选举等政治参与行为。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也就是有序政治参与,即公民在遵循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的前提下,通过自主、理性的方式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秩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和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有序政治参与是充分表达公民意愿、有效协调利益矛盾、使政府政策的制定输出更合理完善、从而使社会更加稳定的重要机制。
在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参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为前提的,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大特点,也是我国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大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和实践起点,中国的独特政治体系以及人民群众所拥有的广泛民主权利,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想象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当代中国的这一政治特性,决定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是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的参与。倘若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这种政治参与就不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制度属性,也会使得我们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和目标确定上偏离正确方向。
(二)有序政治参与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自主自愿的参与。布莱克认为“所有的公民均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政治领导和决策的选择,个人的自由选择权由有效的公民自由得以保障。”公民以权利主人的身份,自主自愿地参与政治是有序政治参与的一个特征。理性,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从自己行使合法权利、维护正当利益、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等理性考虑,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愿望和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利益分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公民的自主、自立、自为的观念日益加强,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公民自主、理性地参与政治,表达自身要求的愿望日益强烈,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有序政治参与是合法的政治参与,是在法律规范范围内的政治参与。民主是一种法治政治,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以守法为其前提的。符合法律规范的政治参与是合法的,它表现为有序的政治参与,不符合法律规范的政治参与是非法的,它表现为无序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合法的政治参与,它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活动。离开了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无法可依,就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因此,有序政治参与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使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现的是大多数人的意志,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公民的政治参与只能是以维护现有政治秩序为前提,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有序地进行。今天,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充分满足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法律保证,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诉求和意见。
(四)有序政治参与是渐进式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它应该与政治体系的吸纳能力、政治制度的制度化水平相一致,应该以不妨碍政治体系功能的正常发挥和不威胁国家的稳定为限度。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历史事实已经反复证明,盲目求快、无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而无视政治参与的循序渐进和政治制度化的对应发展,形成“政治参与爆炸”,政治的相对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政治参与的扩大就可能成为政治秩序的破坏力量,从而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邓小平说过:“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己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中国不能允许随便示威游行,如果三百六十五天,人人游行,什么事也不要干了。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只有渐进式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稳定大局的原则,才能确保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选择通过什么样的参与形式来实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现代民主政治是一种政党政治,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政党是适应公民政治参与扩大的要求而产生的,作为当代社会的专业化利益综合机构,政党能够代表、聚合、反映其组织成员的利益要求,使公民能够高效、简便、自由地参与政治生活,从而成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主要工具。可以说,在对公民政治参与有影响的所有政治变量中,政党的影响最大,它对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现有制度资源,充分发挥政党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成为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和渠道,以维护政治安定和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领导力量一元化和参与主体多元化”结构特征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政党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即共产党在中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各政党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的行动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党制度结构的“领导力量一元化”特征可以产生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证各党派政治目标的一致性。民主党派虽然有各自所联系的阶层、群体,利益主张也不尽相同,但领导力量“一元化”所形成的合力指向是一致的,即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避免了多党制政治目标的分散和政治行为的软弱无力。同时还可以保证政治体制稳定以及社会各阶层、群体和社团参与政治的有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结构的“多元性”特征又可以使政党系统保持一定的开放度,这种开放性对于保持政治系统足够的政治参与空间是极为重要的,能够避免因政治参与过度扩大而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政党制度的“参与主体多元化”,能使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政党,把其利益要求、政治诉求、意见和建议反映到政治体系中来,具有较强的吸纳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政治的能力,能为政治参与提供组织、程序和途径,并起到吸收、组织、引导和整合的作用。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性”运行模式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协商政治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佳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