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北京市委 黎晓英
60年前的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并在其中第五条鲜明地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为了团结和争取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以及更为广泛的力量一起建立新中国,中共中央在“五一口号”中不仅表现出了对未来国家政体及建国方略的深思熟虑与政治远见,更充分表明追求以和平、民主、进步和自由为基本内容的政治文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因为这个口号所代表的民主理念及联合政府的设想,不仅与当时的国民党独裁统治对照鲜明、绝然不同,而且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因此,她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在内的民主阵营的拥护和支持。中共“五一口号”是中国政治的历史转折,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起点。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拥护召开新政协的重要历史选择,同样使各民主党派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其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他们具有反帝、爱国、民主的政治要求,是中国社会前进中的进步力量。从成立之日起,各民主党派就一直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致力于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的主要领导人都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友谊。从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和战争实践中,各民主党派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拯救中国的正确的政治主张,而且以自己日益壮大的军事力量和牺牲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尊敬。各民主党派开始逐步把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中共“五一口号”的反应可以说是一呼百应。由此,各民主党派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彻底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有光明的前途和未来。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拥护召开新政协,不仅是各民主党派重要的历史选择,也成为了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共领导的共同历史起点,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第一块基石。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其在中国各派革命政治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则是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最后是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说在“五一口号”之前,各民主党派尽管是中共统一战线重要的一部分,但大多是各自与中共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友谊,那么,在通电响应中共“五一口号”之后,各民主党派便开始公开而且是共同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既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诞生的历史渊源,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共“五一口号”的提出,以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回顾和纪念这段历史,对今天处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参政党自然有着特别深远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张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