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专题 > 先进事迹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心系西部“母亲水窑”
——记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齐亮夫
 
 


  民进会员、新疆石河子市诗词协会顾问、中国当代书画一级美术师、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齐亮夫,1935年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嫡孙,早年在北京他向曾祖齐白石研习画艺,现为齐白石纪念馆研究会会员。


  2000年,齐亮夫同志加入了民进组织,他以民进会员为荣,经常以民进会员和国画家的双重身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经常积极参与民进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经常自觉地以民进会员身份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业绩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
  

  乐于无私奉献  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经常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自己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2004年2月,齐亮夫创作了8尺卷长的一幅国画作品《哈密瓜》捐赠给了新疆石河子周恩来纪念馆,价值2万余元,纪念馆作为馆藏品永久收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西部频道对此进行了报道。


  2004年元月,为纪念国画大师齐白石诞辰140周年,齐亮夫作为齐白石的后代,积极配合民进石河子市委会举办的纪念活动,隆重召开了“纪念齐白石诞辰140周年座谈会”,邀请了社会各界著名人士参加座谈会,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民进石河子市委会举办的这次活动受到社会好评。


  他热爱民进事业。2004年3月,齐亮夫同志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创作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国画作品《西域瓜香》,作为民进新疆区委会的赠品,由民进中央收藏,民进中央办公厅向齐亮夫颁发了收藏证书。


  2004年10月,民进新疆地方组织成立15周年,齐亮夫同志精心创作装裱了两幅国画作品,为会员书画作品展增色不少。


  同年,齐亮夫同志策划实施了纪念齐白石诞辰140周年白石后人作品全国巡展活动,他创作了近200多幅作品,分别于6月和9月在甘肃和江苏等省的9座城市进行了作品巡展,为期2个月,受到当地民进组织与书画界的欢迎和好评,并与当地书画界进行切磋交流。新华社、兰州电视台、兰州晚报、鑫报、江苏电视台、扬子江晚报等几十家媒体对这次活动给予了报道。


  作为民进成员和文化名人,齐亮夫同志不仅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全力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同时也为加强与内地民进组织的交流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4年,齐亮夫的事迹被编入《共和国骄子》大型系列丛书。 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齐亮夫同志的人物专访。


  热心公益事业 心系西部“母亲水窑”


  齐亮夫同志经常自觉以民进会员身份和画家的身份参与社会服务和各种公益事业,业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2005年8月应甘肃省人民政府邀请,他赴甘肃,在兰州市博物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当他知悉甘肃农民吃水难,政府开展了“母亲水窑”公益事业,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缓解农民的吃水难问题。毫不犹豫地向甘肃省慈善总会捐赠了14幅国画作品,价值12万元人民币,用于为当地缺水农民打“母亲水窑”100口,甘肃省人大、慈善总会的领导接受了捐赠,予以高度赞扬,甘肃几大新闻媒体和民进中央网、民进新疆区委会网、兵团统战信息等对齐亮夫同志的此次义举进行了报道。


  齐亮夫同志身为名人后代和民进会员,近几年,持之以恒的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005年10月齐亮夫同志应邀参加“山东支边青年进疆50年纪念活动”他现场作画,赠送给此次纪念活动。


  2006年3月, 齐亮夫同志向石河子市天惠希望小学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国画作品, 还担任了石河子天惠希望小学美术学校的名誉校长,并亲自向学生传授国画画艺,弘扬祖国国画艺术。


  齐亮夫同志笔耕不辍,将齐派的祖传画艺继承乃至出新,并对古老的丝绸之路和新疆的风土人情进行了独具匠心地描绘,将祖国的国画艺术在西部发扬光大。 2006年,为完成他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全国巡回画展的心愿,5月份,他踏上了南去的列车,这次相继在甘肃的张掖市,广州市、深圳市、湖南的常德市举办了画展,他还给常德市、市政府捐赠了一幅8尺长卷虾画作品,被常德市委、市政府镶嵌在了常德市三公里长的诗书画廊,作为永久收藏,齐亮夫同志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中国常德诗人节,还参加洞庭湖、柳叶湖龙舟节,在这次大型文化活动中,全国政协常委高占祥,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中华诗词协会会长孙轶青和名誉会长刘征等会见了齐亮夫同志并合影留念,异口同声道,“能与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后代相识,真是难得。”中央电视台、湖南省电视台、常德市电视台等媒体作了报道。 几年来,齐亮夫同志为民进的社会服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民进组织争得了荣誉。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