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烈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记全国优秀教师赵建玲

发布时间:2014-08-26  来源:民进北京市委会

放大

缩小

  塑造人格的班会

  一个好的学校、一位好的老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应当有健全的人格。赵建玲会根据学生的状态,时不时地召开主题班会。记得当时班里一个学生病了,有的表示关心,有的则显得很冷漠。为了让同学们明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学会更多地去关爱他人,她召开了“关爱生命、关心同学”主题班会。她希望这种关爱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仅可以传递,并且还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

  张浩而是赵建玲的学生,2003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学期间,她组织了“润灵爱心计划”,即商家和北大共同组织公益实习的活动,通过这个计划两年间筹集资金10.2万元,让上百名学生重返校园,有人问她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她回答:“是大兴一中给我六年的教育。”让赵建玲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2001届的学生,这位学生从首师大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捐给了大兴一中“1.2爱心基金”。当时每个矿泉水瓶子卖1毛2分钱,学校号召大家瓶子别乱扔,每个班的学生开始收集瓶子,捐给1.2爱心基金会,“1.2,一点爱”。每学期给10名家里困难的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1.2爱心奖学金”。这位同学就是当时的受益者,爱真的是可以传递的。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赵建玲先后五次捐款并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赴四川灾区的支教活动。2008年6月1日,她作为唯一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应邀参加央视一套《我们》抗震救灾特别节目,她的演讲感动了全国电视观众。身教胜于言教,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为及时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克服考前紧张心理,让学生以一个比较轻松的心理状态迎接高考。她召开了“瓦伦达效应与应考”的主题班会。俗话说:太想纫好针的手会颤,太想踢好球的脚也会抖。瓦伦达效应就是指越是担心越可能失败。她给学生们讲科比的故事,让大家安心应考。水均益曾经采访过科比,问及他压哨球为什么投那么好,全场那么多观众看着不紧张吗?科比说:我没想那么多,我就知道这是我最后一个球,扔出去我就完成任务了。赵建玲对学生说:“高考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应考,不要太注重结果。”高考前一天晚上,她给每个学生发一条短信,注上每个学生的名字:“其实高考和咱们的月考没什么两样,只是换个屋子做题,换个监考老师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抱抱,宝贝儿!”“孩子们收到短信的反馈让我对他们充满信心,确保了他们在考场上的良好发挥。”

  “习惯、性格、命运”,“胜利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这样的主题班会经常会在赵建玲的班级召开,一位学生上大学以后在给赵建玲的来信中说:“赵老师,送给我们的有远比书本知识本身更宝贵的东西。”

  亲其师,信其道。她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一起晨练、一起做课间操,经常晚自习后为学生出板报,赵建玲的勤奋和真诚换来了学生们对她工作的支持、对她的尊敬。她所带班级的各个方面都名列前茅。她的工作赢得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了同事们广泛赞许。学生郭旭在给赵老师的留言中写道:“亲爱的赵老师,您的平易近人使我们和您成为了真正的朋友,您的热情细心使我们感到人生中第二位母亲的温暖。您的笑对人生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与激励,您给我们的毕业赠言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中。我想您一定会是我这一生中最好的老师吧!” 考上清华大学的王宁的家长曾激动地对赵老师说:“老师,没有您的鼓励就没有孩子的成就!我和孩子一辈子感谢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耿炳文老师这样评价赵老师:“赵老师把教师这个工作当作艺术,她把这一艺术演绎得绚丽多彩。”

  赵建玲得到的荣誉很多,北京市“紫禁杯”特级优秀班主任,北京市首届中小学十佳班主任,北京市师德最高奖——孟二冬式的优秀教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被聘为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委员……她却说令她最开心的,是没有红钢印、没有红印章的那张学生送她的奖状——“赵老师,您被评为最酷的老师。”学生的爱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当老师就一定要当班主任,否则,就是不完整的教师,就会有很多的遗憾。虽然班主任的工作看起来是艰辛和劳累的,但置身其中更是快乐和富有的。因为我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此刻赵建玲脸上的幸福溢于言表。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