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烈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

乐在耕耘中

——记全国优秀教师陈梦雄

发布时间:2014-08-27  来源:民进江西省委会

放大

缩小

  让快乐伴随学生成长

  每年春节,陈老师家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他们中既有十来岁的孩子,也有毕业多年的“大叔叔”。孩子们说,陈老师像朋友又像妈妈;“大叔叔”们说,当初,也不知因喜欢数学而喜欢陈老师,还是因喜欢陈老师而喜欢数学,反正陈老师和数学都让他们刻骨铭心。是的,当陈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她爱学生,和学生在一起她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学生因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她主动代交;学生因家庭变故而衣食难着,她亲自送钱送物,问寒问暖;学生学习有困难,她无偿为他们补课解疑。她常说,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更要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她把快乐流向学生的心间,她从不训斥、责骂学生,总是亲切地同他们谈心,真诚地指出他们的优缺点,而每一个孩子每点微小的进步,都会得到陈老师发自内心的赞许;她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听课、看书、做题讨论;她把快乐带到课外,她从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常常在课后陪孩子们一起游戏唱歌。那年暑期她班上的学生进行奥赛前的训练,看着一个个在酷暑中学习的孩子们,她自己出钱包下体育馆的一个游泳池,每天课后领着全班同学游泳,并拉上热心支持她的丈夫作救生员。在浪花飞溅的游泳池中,孩子们岂止是在消去满身暑气和疲劳,他们在用心感受着老师带给他们的欢乐。

  欢乐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学生们说:“陈老师太好了,我们没有学好就对不起陈老师。”能遇到陈老师,他们总觉得是自己的幸运。一位教育家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的爱心”。陈梦雄三正是用爱心搭起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构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全新的师生关系,用爱心浇灌每一个学生自信自强的幼芽,因而赢得了学生由衷的崇敬和爱戴。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里最先做的作业是数学,谈得最多的老师是陈老师,即使在假期也还是张口闭口陈老师。去年,陈老师因声带息肉手术后上课发声困难,两个班学生家长主动凑钱为她买了扩音器上课,他们说:“这样的老师值得尊重,值得敬佩。”

  在求索创造中感受人生的快乐

  从70年代中期至今,陈梦雄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在她的人生历程中,既写满了教书育人的辉煌,也真实地记录着她自身不断探索进取的印迹。

  70年代初期,陈梦雄是带着自己的求学梦走向广阔天地的。在农村,当地孩子-双双渴望知识的目光让她这个爱看书的姑娘走上了代课老师的岗位。从那时起,学好知识,教好学生,便成了她最朴实的愿望。进城后,考中专,上大学.从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师,她刻苦学习知识,精心锤炼教学艺术,她多么希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交给学生。然而,在实践中,她逐渐发现,尽管自己很用心,但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别,学生成绩仍有较大的差距,她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教师不能仅仅自己教好,更应千方百计引异学生学好。

  1987年,陈梦雄承担了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班的教学,她欣喜地看到,试验教材的许多教学方法和手段,与自己的一些教字设想是那样的契合。她抓住这一契机,虚心向省市专家请教,密切关注省内外教改最新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三年下来,教材试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使陈梦雄尝到了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甜头,她由衷地感受到求索的快乐、创造的快乐。1990年10月在“江西省大面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经验交流会”上,陈梦雄向与会的数百名代表介绍了教改实验的经验体会。

  1990年,陈梦雄又参加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试教实验,她尝试瞄准“乐学、会学、学会”的要求创造性运用新教材。她在枯燥的数学王国里编童话,她要让她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充满自信的数学“小灵通”。她的教学业绩,在省市教育界在社会赢得了广泛的声誉。1997年,市教科所专题为她组织召开了《陈梦雄教学经验研讨会》,与会的省市专家一致认为,陈梦雄老师的教学,体现了“让全体学生乐于学习,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学得灵活”的特点,达到了情感、思维和创造相互启动和完美融合,是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伴随着教学艺术的成熟,她的教学科研也硕果累累,近十年来她多次在省市作示范课,她的课多次获得省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论文多次获省市一等奖,编著达50余万字。1998年,陈梦雄被评为江西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