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烈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

扬起青春的风帆

——记全国模范教师张金英

发布时间:2014-08-29  来源:民进天津市委会

放大

缩小

  把才智和心血融注于职教教改

  想不到,刚满11年教龄的张金英竟能开出15门课,有的还是从编写教材开始!

  统计职业涉及面宽。为适应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学校几乎每年都要开新课,对此,她总有一种要尝试、要创新的冲动。

  张金英在教学上付出的心血太多了。她经常同时开两到三门课,周课时高达20 节。为了克服旧教材内容滞后、理论偏难、技能训练环节薄弱等问题,她博览群书,吸纳先进理论,并牺牲业余时间,经常出入于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市场,采集新鲜实例,以致有人把她当成了“款姐”、“股虫子”。她编写的“社会统计辅助补充教材”,总结了市场经济体制和统计工作的新特点,为京、津同类学校学科使用。她与同事一起创造和实验的“范例教学法”、“中英双语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张金英备课,讲究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讲课,广采博征、范例引路,追求寓“传道”于“授业”。“数理统计”课上,她讲“概率是反映随机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比率”时,以赌博为例,告诉学生“赌场老板总是抠去轮盘上概率最大的数字,使参赌者获利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大的赢家总是老板”。学生们不仅很快理解了概念,还领悟到“进赌场上当”。这般好似无意,信手拈来的背后,又凝结着多少“诗外功夫”!

  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能力,张金英不辞辛苦,经常带着学生走出校门上“实践课”。她带领学生进行香烟消费量、啤酒销售情况、车流量、客流量等十几项调查,不仅锻炼了学生,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她指导学生所写的调查报告,有3篇获全国统计教育学会专题论文二、三等奖,她也因此而获得了优秀指导奖。

  10年功夫,张金英由一个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教学骨干。她的课多次在职教创优课中获一、二等奖,教案也曾获得全国首届职教优秀教案二等奖。

  用爱心灌溉学生心灵

  张金英当过6年的班主任,从中深刻体验了教师的苦辣酸甜,也更加领悟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和使命。

  职三·一班是个乱班,“驰名”全校的“八大金刚”就“荟萃”在这里。这8个男生,小学底子没打好,又被父母强按着脖子上了职专,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总是感到找不着自己的位置”,“没有表现的机会”,心里“憋”着巨大的能量,一遇机会就要发泄一下。张金英刚接这个班时,他们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专拣全校开大会、军训、出操这样的大场合“表现一把”,让班主任难堪。可让他们不可理解的是,这个个头不高的女老师怎么有那么大的“肚量”,总是不急不躁,笑眯眯的。她同他们一块儿吃午饭,一起聊天,什么足球、外星人,喜欢什么就聊什么。奇怪的是,每次他们总是掉进张老师划的“圈儿”里,而且“掉”得心服口服。

  学生们觉得,小张老师挺关心他们,她心里好像有一本帐,他们的事情一笔一划,清清楚楚。小雄是个单亲孩子,生日那天,张老师送他一件小礼物;小罗有胃病,老师总是提醒他吃热饭;小郭家庭负担重,老师断不了嘘寒问暖;小孙母亲患病,张老师大老远去看望。渐渐地,这关爱浸润了他们的心田,他们稳当了,懂事了,知道好赖美丑了。至今张金英还收藏着这样一张条子,上面郑重“宣告”:“您是属于我们的了!”

  为了使班上学习困难的学生赶上来,张金英辞掉了所有在外兼课的机会,腾出时间给他们补课;为了不使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影响学习,张金英经常为他们代交学费,现已累计2000多元……终于,职三·一班改变了面貌,成了全校的规范班。毕业时,全班有16人通过了成人高考,27人被提前录用在各大银行和涉外部门,4人提出了入党申请。

  有人说,张金英跨向二十一世纪的3个证书都拿到手了;英语,早就超过了六级;计算机,运用自如;她还学会了开“大货”,学校有急事,她抄起车子满街跑。

  张金英的动力来自何方?她说,她非常喜欢哲人的一句话:“推动帆船前进的不是帆而是风。”显然,她是试图说明,她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同事的鼓舞、激励。然而,如果她没有“帆”呢?

  她的“帆”是什么?是理想,是追求。“我要做一名好老师,永远跟得上时代,永远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正是有了理想、追求,她才能不乏知识“资本”,但不吃“老本”;极富竞争能力,但从不自傲,她就像一只鼓着风帆的小船高速前进。而且,凭着这帆,凭着这风,她定能越过重重波浪,驶向远方。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