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全国组织工作会议  >  创先争优  >  先进个人名单  >  贵州

履职尽责创佳绩 创先争优自奋蹄

发布时间:2014-11-20  来源:

放大

缩小

  二、勇往直前不停步,守土尽责不旁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2003年,他以两项之最(年龄最小、职称最低—未取得中级职称)被民进黔东南州委吸纳为会员。因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被民进黔东南州委评为优秀会员。机遇总是偏向有头脑准备的人。2010年10月,他被会组织选派到凯里市万潮镇挂任副镇长,在万潮镇的两年时间里,他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出色完成了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和肯定,用万潮镇党委杨书记的话说:“一个从未在政府工作的干部,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能独立处理各种复杂棘手的事务,在基层工作近20年了,像他这样的干部我好久没遇到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党委政府安排的任何工作任务他都坚决服从,从不推诿,不懂就问,虚心学习,有思有行,敢作敢为,敢于担当,使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卓有成效,在2011、2012连续两年全市年度考核评比中均获得一等奖。

  2012年12月,不负组织厚望,他被提拔调任旁海镇副镇长,从此,离开了他热爱十三年的三尺讲台,离开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安全生产是基层党委政府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班子分工的时候许多同志都极力把它拒之门外,都怕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刚到旁海镇工作的时候,就安排他分管安全生产工作。为了及时了解全镇的安全生产形势,摸清底数,他仅用10天的时间就对全镇21个行政村126个自然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排查统计,并按轻重缓急进行了分类,然后进行责任分解,凡是在镇村一级能解决的问题决不上交,限时整改;不能解决的问题专题上报市人民政府或市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解决。许多安全隐患都在他的牵头落实下逐一得到消除,保证了全镇安全生产稳定大好的形势。

  旁海镇青杠村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是旁海镇多年来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一直未得到解决,它涉及104户42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他未到旁海工作之前市人民政府就批准了镇政府请示的搬迁安置方案,可在动员群众搬离灾害点时遇到了困难,许多群众以经济困难无能力搬迁或是政府选择的集中安置点风水不好等借口不愿搬迁,搬迁工作一时进入了僵局,镇政府组织工作组多次入户做思想工作,最后还是没有效果,搬迁工作搁置了将近一年多时间。当他到旁海镇后,党委政府重新启动青杠地质灾害搬迁工作,由他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当他接到这个工作重任时,心里非常矛盾,如果完不成工作重任,其他同志以后会怎么看待他这个民主党派人士?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思路决定出路。他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和以前的工作方法,主要是群众对选址不满意、家庭困难无能力搬迁,原来的工作方法是政府主导,群众配合。这不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吗?自然灾害是以群众生产自救为主,政府量力帮助为辅,这才符合工作规律。他向领导提出了以受灾户自主搬迁为主,政府引导奖励为辅,实行分散安置的搬迁工作思路。这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满足群众自主决定,自主选择的愿望,避免因风水不好等制约搬迁工作因素的产生;二是让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免收违章建筑保证金和城镇功能配套费,并给予市里批拨的搬迁安置奖补金和危房改造补助金,避免因资金困难无能力搬迁问题的产生。以上意见如果同意施行,就可充分调动群众自主搬迁积极性,减轻政府工作负担。以上建议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认可和有关市领导的默许。于是,他组织国土所所长、村镇建设规划服务中心主任仅3个人组成的工作组到村里组织召开了仅一次会议,把党委政府的搬迁政策向群众传达,第二天,群众就开始搬迁,这是他预料不到的。因为,成功来得太快,他没有思想准备。“现在许多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常遇到了‘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的能力困窘,如果不经常学习,不经常思考,遇到复杂问题是不会解决的,中共遇到‘执政能力危机’问题,民主党派同样也遇到‘参政议政能力危机’问题,我们都得引以为鉴,时常警惕”,杨成辉说。

  2014年,正当他规划如何把旁海镇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好的时候。凯里市龙场镇“1.13”赌博爆炸案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可谓一炸天下晓,把龙场镇推向了风口浪尖,提到“龙场”就象当年“瓮安”一样,是混乱的代名词,耻辱的象征。“1.13”过后,无论中央、省、州领导到黔东南到凯里必到龙场。龙场必须浴火重生。镇党委书记和镇长被免职了,政法委书记、副镇长调离等候调查处理了,干部职工人心愰愰,在这个时候,他和新的书记、镇长一样,临危受命,被紧急从旁海镇调往龙场镇工作,专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都说“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他这个民主党派何时也享受了此殊荣?市委组织部吴部长的话就印证了它的真实性,“现在龙场不缺红砖,缺的就是象他这样的金砖”。

  到了龙场镇,给他的感觉就是干部散慢浮,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主要体现在:一是无论党委政府安排什么工作,只安排不调度,工作是否完成无人过问,拖到最后才调集大家来共同完成,造就了一批散慢浮的干部;二是龙场镇矿产资源丰富,村支两委干部经常得到企业老板的小恩小惠,凡事都讲条件,对来办事的群众不厌其烦,不管不问,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三是无论是党政领导或村两委干部都是抱着只要领导点头,不要群众拍手的态度,只报喜不报忧不说真话,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所以,在剖析“1.13”案件时, “‘1.13’案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一针见血擢穿了干部、职工、村干的软肋。如果不正风肃纪,龙场的未来是渺茫的,龙将不龙,场将不场。

  初履新职,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他一直在思考和努力。到龙场仅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就在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先后处理了几件复杂棘手的事件,一是调处成功差一点酿成群体性事件的老山村一、二组与三组的山林纠纷案;二是完成久攻不下的余庆至凯里高速龙场段渔洞村大小干岩组31户的拆迁工作;三是调处成功曾经发生械斗的狗场村狗场组与大塘沟组的取水纠纷案;四是为38户地质灾害重灾户争取得市委市政府划拨190万元搬迁经费,解决他们灾后重建的后顾之忧;五是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打击取缔小煤窑、铝土矿和砂石场的非法开采行为,保证了全镇安全生产稳定良好态势。

  杨成辉说,龙场的工作对他而言仅仅是开始,任重道远,他只有勇往直前不停步,守土尽责不旁观,理解宽容不非议,披肝沥胆不计较,严守纪律不松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建设平安和谐龙场而奋斗不已。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