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会:加强组织建设 为履行职能夯实基础
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本职工作与会务工作的矛盾,工作量的认定,特别是区县组织主委中担任区县级兼职领导的同志,要全身心地投入三方面工作,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
(二)实职干部少,任用难度大。因多数单位在使用和培养骨干上主要以中共党员为主,党派组织不能为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成长难度较大;在对党外干部的使用上,普遍都套用党内干部任用年龄、任职年限、职位锻炼的要求,使党派干部在任用上受到限制。
(三)代表人士发展存在困难,后备人才资源不足。优秀人才多数因中共的自身优势将其吸收进了中共组织,党派发现人才平台相对窄小,发展不易。受界别、年龄、职称评定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中高级知识分子难度增大,组织发展资源短缺。
(四)如执行任期制,市委会将有2位副主委、区县组织有5位主委换届时到届不到龄,能否妥善解决出路,将会影响到下一步的换届工作。
(五)区县组织机关机构不健全。由于各区县组织没有明确机构,只是配置了1—2名不等的编制,专职干部交流任职困难,职务晋升受限,影响党派工作的开展。
(六)受政策制约,两个主城区工委会(渝北区工委会、北碚区工委会)升格工作停止,影响了主委在地方上的安排。
三、意见建议
(一)希望从顶层出台指导性意见,切实解决市区县主委兼职地方领导职务的待遇问题;对党派工作兼职的工作量进行规范认定。
(二)抓住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契机,敦促有关方面有意识地把一些优秀党外人才保留在党外、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等方面加大力度。
(三)出台专门文件,妥善解决到届不到年龄同志的出路问题。
(四)积极促成地方党政部门对党派地市级组织以上评优评先等表彰给予相应的认可。
(五)希望中央能在当地中共党委支持成立委员会的情况下,不受相关文件精神的限制,促成重庆市主城区中的两个工委会升格为区级地方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