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社会服务工作主题年

公民慈善 母爱华章

——记青爱工程创始人、河仁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银俊

发布时间:2015-03-31  来源:

放大

缩小

张银俊

  “明心见性,慈心作善。一切在于心的调伏。我们不过是在欲和心之间,找一个平衡罢了。”

  ——张银俊

  在做慈善以前,张银俊过的是一种幸福的“小资”生活。不算大富大贵,也属于改革开放后的先富一族。而深受传统价值观熏陶的她认为,享受不是目的,生命总要有所附丽。为此,她选择了另一种生活。

  此前,张银俊和青年学者李扁发起青爱工程,已经在慈善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三年多。2008年汶川地震,张银俊、李扁和青爱工程形象大使白岩松,共同发起了1+1心联行动,全称“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张银俊受主办方委托,负责邀请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心理老师等11名专业志愿者,赴重灾区都江堰进行心理援助。临危受命的张银俊,不得不将已患重病她这一走便无人照料的爱犬选择安乐死,并就地埋葬,而她抹抹眼泪,便义无返顾直奔灾区。

  多年做慈善的张银俊体会到,慈善主要不是钱的投入,而是“以命相抵”,毫无保留。但个人投入再多,总归是杯水车薪。这次到都江堰,她又自掏腰包10多万元。六年来,她像这样“不明不白”的投入达260多万元。

  心联行动,知行合一

  心联行动,是青爱工程的一个副产品,也是青爱小屋模式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2008年5月14日,张银俊与青爱办,及其形象大使白岩松决定:发起针对灾区在校青少年的心理援助。

  此次张银俊率队到都江堰,遇到种种困难。最初,北京来的这支团队,初来乍到,不能获得信任,难以打开工作局面。于是,张银俊带领团队,对各校校长、班主任进行细致地说服工作,并主动接触学生,终于获得部分学校,如都江堰四中的配合,工作由此逐步打开局面。

  自2008年5月14日启动,至2012年6月,1+1心联行动在都江堰、绵竹、阿坝、德阳、重庆、玉树、西宁、舟曲等地区援建心联小屋153间。在中华慈善总会大力支持下,共为汶川、玉树灾区募集善款1700多万元。

  从项目创立开始,1+1心联行动就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立。这是张银俊及其团队开展慈善活动的一个基本思路。1+1心联行动,因其创新机制和显著成绩,在灾后心理援助领域获得了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四川震区“心联小屋”开展心理援助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该项目获得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项目奖等多项荣誉。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