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社会服务工作主题年

让农村聋哑孩子走出无声世界

——记山东省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袁敬华

发布时间:2015-04-01  来源:

放大

缩小

  在办学过程中,袁敬华遇到的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办学经费仅是每个学生每年60元的学费和每月20斤粮食。经费不够,她就自己养了两头猪。养成之后卖掉,缓解一下经费压力。一次,袁敬华去给猪喂食,一脚踩空,掉在了猪圈坑里,当孩子们把她捞上来时,看到满身的污物,她委屈地哭了起来,此时,她想到了放弃和逃避。然而看到围上来的孩子们那祈盼的眼神,袁敬华坚定了干下去的信心。办学开始的那几年,她从来没买过新衣服,都是穿亲戚朋友送的衣服。一次袁敬华要去省里参加青年志愿者报告团,学生家长们给她凑了一百多元钱买了套裙子。她在山东省做了24场巡回报告,穿的都是这套衣服。

  1997年是袁敬华最难的一年,当时学生已达到45名。她家的房子全都用上了,父母的炕上,教室的桌子上,都住上了孩子,房子还是不够,她又搭了一件帐篷和孩子们睡在帐篷里。师生们每天两顿咸菜,中午喝面糊汤。夏天睡帐篷还好点,到了冬天,孩子们冻得直哭。为了给学校找出路,袁敬华写了征婚启事,上面写道:“无论你年龄多大,长相如何,只要能给我和这些孩子们盖一所学校,能给孩子温暖,我就嫁给你。”

  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及时伸出援手,拨款和资助袁敬华走出了困境,建立了夏津精华聋儿语训希望学校。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室、宿舍、教具等,学校师资队伍逐步扩大,除语训、数学等基本课程外,还开设了舞蹈、书法等课程。经过艰苦的拼搏,她探索出了一整套聋哑儿童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聋儿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她的学生不但学会了喊爸爸、妈妈和一些简单的对话,而且还学会了拼音,学会了查字典,拼读生字、生词,自学的能力大大提高,有的孩子认识两千多字,能朗读课文,熟练地掌握了微机操作。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袁敬华办学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并吸引了来自香港、广东、深圳、新疆、江苏、浙江等十几个省市的学生前来就读。

  办学近20年来,袁敬华让600多名聋哑儿童走出了无声世界,为数百个家庭减轻了负担和痛苦,使380名学生进入了正常学校就读,200多名孩子成家立业自食其力,为特殊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成长为一名积极参政议政的民进会员。

  身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民进会员,袁敬华认真履行职责,敢为民代言,乐为民解难。她把为残疾儿童办实事办好事,看作是自己最大快乐和最大愿望,有困难的残疾儿童把她当作自己的 “贴心人”。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袁敬华呼吁社会尊重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也得到了部分领导的重视,一些贫困地区的聋哑儿童因此还得到了社会捐助的助听设备。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袁敬华提交了设立特殊教育促进法,将有关残疾人教育和保障的规定单独列出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袁敬华自费走访了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四个省的4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了解学校发展存在的困难及特教工作者的待遇等问题,形成了多份议案和建议。

  袁敬华常说“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有所追求”,“工作着是美丽的”,正是她的这种不断追求创新、回报社会和为民建言的精神和打造“一流特教”的梦想,促使她在事业和人生征途中继续扬帆前进,不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