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纪念马叙伦130周年

马叙伦:我在六十岁以前(三)

发布时间:2015-04-1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一位毛云鹏先生,是江山数一数二的读书人,他热心要办一个县立中学堂,和知县李锺岳商妥,把旧有的“涵香书院’来改造一下,这样,就得罪了地方上旧派里靠书院膏火(就是现在的奖金)补助生活的人。毛先生是有革命思想的,他在省城里买了些清朝皇太后那拉氏(就是西太后)皇帝载湉和什么什么妃子的相片回去,他偶尔在那拉氏的相片上写了《西厢记》里一句:“我见了也消魂”,给他们设法拿走了,就告到县里,说毛先生是革命党,在皇太后相片上写这样的东西,便是“大逆不道”。

  知县李锺岳是山东人,是个“忠厚长者”,做官也还不差。(前清经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各国的“传教士”在地方上真正“横行”极了。江山县前任知县龚廷玉吃过教士和教民许多苦头,他却对付得“奉命惟谨”。李锺岳到任,当然先向他“请教”一番,他说:“这里人民很好,只是教士、教民不可放纵。”李镜岳当他说的是好话,头一件办的案子,便是教民控告平民,李锺岳毫不“徇情”,办了教民一个罪,教士去说情,也不理会,因此他们倒不敢胡来了。其实龚廷玉倒是“不怀好意”的。)他晓得这里面的缘故,但是,案子太大了,他不容易明白地帮助毛先生,况且他的顶头上司衢州府知府是个满洲人,更使他棘手了。他赶忙设法把对方缓住,而对方还威胁他说:“知县办不了,我们上府里去告。”

  毛先生自然也没有办法,因为凭据落在他们手里。那时,我替他写了辩文,只说皇太后皇帝的“御容”,并没有明令颁发出来,民间无从得着。这固然不够替他解释,但也有点道理。我又和本地人两位同事,在夜里跑去访李知县,给他说利害,如果这事不能消弭,你的“处分”也不小。第二夜他来回访我们,他说:“请你们告诉毛先生家里,我决要把这件事情消弭掉,叫毛先生暂时避开一下,我就要上府里去,祝道台的寿,道台是我的同乡,我和他的少爷又要好,必定想个办法。”后来,果然叫毛先生出了一百担谷,就了事了。

  有了这件事情,毛先生自然不能再办学校了,我也回了杭州,下半年去广州,这是前清光绪三十二年的事,这时我二十二岁。

  我到了广州,先在两广师范馆,后到两广方言学堂,都是教书。方言学堂的学生,有许多加入同盟会的,如朱执信、林云陔自较知名,却有一个怪人,他并没在方言学堂毕业,中途就去了,这人姓廖、名容,惠州人。他离开了学堂,去加入“洪门”,辛亥革命时候,他在王和顺部下,后来王和顺做了惠州镇守使,他当了袁世凯总统府顾问,他却是有怀抱的。且等后边再讲。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