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社会服务工作主题年  >  榜样楷模  >  先进个人

在为果农增收致富中实现人生价值

发布时间:2015-05-28  来源:

放大

缩小

现任民进运城市委副主委,运城中农乐果业专业合作联合社理事长的杨良杰通过运城民进果农服务站,依托强大的果业专家团队,组建乡土能人服务团队,提出“果园提质增效,带动果农致富”的总体目标,通过“果园间伐、有效防冻、科学疏果、合理套袋、水肥一体”等综合管理措施,实施“专家常年下乡、技术员进园蹲点、打造示范样板工程”等具体的工作要求,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共计建立中农乐苹果、桃、杏、梨、枣、山楂、樱桃等各类示范园2862个,带动89600户中农乐会员加入到中农乐“果业提质增效工程 ”中来。

目前,运城民进果农服务站的服务范围已涉及全国20多个省,仅为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和陕西渭南黄河金三角果区服务的果协就有1169个、专业合作社217个,服务涵盖的果农超过15万户,直接建有档案能跟踪服务到位的果农将近10万户。

2007年,杨良杰获农业部颁发的“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2008年9月运城中农乐果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了“中国食品示范单位”称号;杨良杰获“中国食品安全工程技术先进个人”的称号;2008年5月,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省一等功;2009年被运城市委市政府授予“热爱运城共谋发展百名优秀人才”;2010年被运城市委市政府授予“运城市特级劳模”,被民进山西省委授予“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被运城市委市政府授予“运城市拔尖人才”;连续第五年被运城市果业局授予全市果业科技服务先进个人;2011年获山西省科技奉献一等奖;2013年被授予“山西省优秀企业家”称号;2013年中农乐被授予“山西省著名商标”称号;2014年再次荣获“山西省科技奉献集体奖”。

中农乐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罗富和听了中农乐的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怀西还高兴地专门为中农乐题字,肯定这种服务模式;民进中央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省委主委卫小春专门到中农乐办公室看望工作人员,鼓励大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杨良杰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第一,杨良杰坚持认为:在哪里扎下根,哪里才会开花结果。

20年前,1994年,刚毕业的他被新成立的果农报社招聘为编辑,负责比较棘手难搞的果业技术版。为了完成好任务,在学校学画画、搞艺术的他不懂技术,只能拜师学艺,积极联系全国有名的专家,不是请教就是约稿。特别是来运城讲课的专家,不论是课堂还是地头,他都是从头陪到尾。几年下来,从本地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员到中国农科院里的大专家,从田间地头实干出的土专家到日本来华讲学的洋专家,几乎都成了他的好朋友。把这些大专家的先进经验、实用技术通过报纸翻译成农民能读懂、用的上的实用技术,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的下乡实践,十年的勤学苦练,十年的埋头苦干,十年的揣磨钻研,让杨良杰收获颇丰。10年间他共撰写发表各类专业科普文章上千篇,与专家合著出版果业专业方面书籍十多部。在这个特殊的行业、特殊的环境里,他个人也成长为这个行业里的特殊人才,在果农心目中也成了果业专家,粉丝遍布果区,深受广大果农的喜爱。至此,干了十年他才认清自己的价值,才庆幸自己选了个好行当。

第二,杨良杰通过行动为果农验证:改变观念是第一生产力。

2002年11月,由于《果农报》在行业的影响,为了扩大发展,与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合作,迁址北京中国农科院办报,更名为《瓜果蔬菜报》。经多方考核筛选,杨良杰是原单位唯一被挑选的人员,工作半年后就被任命为副总编、执行主编。作为来京工作条件,单位免费给一套120平米价值50多万元的住房,现在可能已经值200多万了,年薪10万。他在北京一共工作了3年,有两大收获,一是农科院对面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再往北走点就是人大、北大、清华,空闲时间了他就同朋友钻进北大、清华偷听各种讲座,从“经济法基础”到“创新经营”,从“西方微观经济学”到“市场营销”。说起来很多人都不信,在北京呆了3年,他从没到过任何景点参观过,天安门也只是远远望上一眼,倒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取得了北京大学的本科文凭。在北京的第二个收获就是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国农业领域的最高殿堂——中国农科院里工作,蔬菜所、作物所、土肥所就跑得多了,眼界更宽了;一方面是农科院所里的高新技术,一方面却是他离得越来越远迫切需要技术的农民。如何能更好地发挥他自身的专业技术推广特长,在科技专家与广大农民之间真正架起一座桥梁?为此,他决定返乡,回运城,创建一个全新的科技推广模式,继续他的事业。所以,如果没有北京这三年,他一没那胆量和魄力,二没那雄心和视野。北京之行,让他的观念彻底得以改变。

第三,杨良杰曾说:一个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他的收获就会有多少。

杨良杰的创业之路虽然很艰辛,但却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果农的充分认可和信任。这是这么多年来他最大的收获。

2004年10月他正式辞职,价值几十万元的住房和年薪10万的稳定收入随着辞职书一下子没了,但他觉得自己从没有这么清醒过,因为他将要干一件意义更大的事。那就是在中国农科院里注册了民营果树科研所——北京中农乐果树新技术研究所,作为联络全国专家的窗口。然后回到运城,成立了一个专门组织服务、指导基层合作社的新型组织——运城中农乐果业合作社。同时他充分发挥办农业报刊的优势,与运城果业局联合办了一个专门服务会员的报刊《果业科技与信息》。刚开始创业时非常艰辛,多年积赞的一点钱,全购买了笔记本电脑、教学投影仪、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等,以前宽裕的日子一下子就紧巴起来,而且还需亲朋好友的接济。但这些都是次要的,中农乐全新的科技服务网络很快就得到了发展。万荣、临猗、芮城、平陆四个大县建立起工作站,每个工作站下又直接负责几十甚至几百个村庄。紧接着在甘肃静宁、河北顺平、河南三门峡也陆续建起了工作站。目前可以说是全国影响最大、组织服务人数最多的一个果业科技服务组织。

为了尽快把最先进的果树管理新技术传授给果农,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它落地成根,杨良杰一班人把桃、苹果的技术要领绘制成彩色挂图,把老师在园里具体的操作刻录成光盘,免费送给果农。几年来,中农乐共赠送挂图160多万张、光盘10万多套。这些技术挂图常被果农张贴在炕头或是果园看护房内。他们经常边看着挂图边跟着学,就能管理好果树。

有了正确的、实践证明能为广大果农带来效益的果树管理技术,如何有效突破瓶颈,快速传播下去,让技术和果农零距离,让先进技术变成高效益,杨良杰的做法是:把乡土能人组织起来,把示范园打造起来,让中农乐的讲师、技术骨干、示范园主通过培训提升,通过理论武装,然后进村入户走进果园,把先进的技术送到田园地头,看着它开花结果。10年来,杨良杰个人免费为果农讲课就超过了2600场,受训的果农超过150万人次。有在大礼堂的千人培训会,也有在农家坑头上十多人的小培训。有时安排不过来,一天要讲三四场。病倒了,刚拔了针头就又上了讲台;夏季晚上培训完常常超过了十二点,由于疲惫开车出了三次车祸;时常因会场条件不好需要大声喊叫,以至于落下了慢性咽炎的病根。在芮城山上大雪路滑,但果农已坐在课堂等着,他把车扔在半山上,步行上去搭老乡的三轮车赶向会场;开车疲惫,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睡着被警察叫醒过……据不完全统计,中农乐发展十年来,老师下乡讲课达69600场次,进园指导达82000人次;中农乐先后建设示范园2862个,帮扶打造各类高效示范园近1300个。因为树形改造合理、投资力度加大、精品意识增强,这些示范户均取得了令人称赞的高效益,平均亩效益达1.5万~3万元。大量的“提质增效”示范户在中农乐讲师和基层果协会长的具体指导下,在示范园的榜样示范和典型带动下,果园面貌焕然一新,效益持续改善提升。常有人问杨良杰,你们这样做动力是什么?他自豪的说,是果农丰收后的笑脸,是看见你拉着手不放的真诚,是丰收后几百里赶来为你送点自家土特产的心意,更是果农自发赠送的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2014年,中农乐在所服务的15万多户会员中,按照“会员自报、讲师考察、评定挂牌、品牌授权、协助销售”的原则,中农乐评出了516个示范园。让示范园遍地开花,让每个中农乐会员村都有示范园来带动,是中农乐一直关注的重点。因为有了示范园才有标杆,才有方向。在当前果业新形势下,通过有效的技术贯彻,通过配套的综合管理,通过积极的跟踪服务,打造出一个、若干个,甚至一大批见了效益的示范园,就等于插起了一面面旗帜,就会在示范典型力量的带动下,在实际效益的推动下,吸引更多的果农户加入进来,形成合力,推动果业技术革新,带动效益上升。中农乐现有15万多户会员,仅运城就有登记会员11万多户,按平均每户3亩果园计,仅运城接受中农乐技术服务的果树面积就接近35万亩。2014年,中农乐和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显示,每户会员每亩果园较上年平均多收入700元以上,总体增收超过了2亿元。

当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批,这为运城果业发展再次带来机遇,也为中农乐的跨跃式发展带来机遇。如何更好地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发挥民间果业科技服务的力量,服务于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800多万亩果树,使苹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已纳入了杨良杰的视野和规划。利用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推进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示范带动作用,统一品牌市场销售,带领更多的果农走上果园亩效益过万元的致富之路,是他和他的中农乐正付诸行动的利民之举。

毫不自夸地说, 果农需要技术,需要信息,需要中农乐,需要杨良杰。他说自己二十年了也只干了这一件事,但所有人都认为他也干好了这件事。

他是不是该满足了呢?是,有时候有一点点小满足、小得意。但每次走进果园,每次下乡回来,他说他的心情依然沉重,他依然能够感觉到,农民与新技术的距离还很远,技术的创新不但需要袁隆平这样的大专家,仍然需要他杨良杰这样的泥腿子,仍然需要杨良杰两脚泥地去实践、去总结、去推广。

第四,杨良杰常告诫自己:中农乐在高墙大院里只会越来越枯萎,只有到田野里去,到果园去,她才会散发出泥土的芳香。

在北京时,杨良杰与中国农科院的几位果树专家,成立了中农乐果树新技术研究所,不论是果园间伐、果实套袋,还是果树花期防冻、提高坐果率,不论是果树早期落叶和腐烂病的预防,还是果园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和克服果树大小年的研究,中农乐作为民间科研机构,可以说走在了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前列。如果说山西果业或者中国果业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所有人都深信一定有中农乐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中农乐果树研究所(主要以研究苹果、桃、梨为主),中农乐合作社成立之初,他们对杏树技术也进行了长达3年的专门研究,并邀请6位全国杏树专家、3位杏树示范园主,成立了中农乐杏树研究所。多年来,运城地区杏农在中农乐的高产栽培新技术的指导和影响下,改变了以往的“苹果树”式修剪管理手法,杏园效益大幅度提高。在夏县胡张西下冯村,自1997年建起几十个大棚后,杏农折腾了十年,不仅没赚到钱,还要倒贴银行货款的利息。2008年该村接触中农乐后,通过杨良杰和他的专家老师手把手的指导,至今大棚杏园亩效益个个都达3万多元,50%户达到了4万元。原来弃园撂荒的大棚再次焕发了生机,新建大棚超过了百棚。可以说,是一项新技术拯救了这个村的杏产业。

2013年,杨良杰在“两会”上提出了“核桃发展热的冷思考”,就当前核桃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危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他和中农乐专家4年研究、考察、示范的结果。这次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也成功地把大家的目光聚集到他们的基地。普通核桃园亩产不到百斤干核桃,而在他们的新品种、新树形示范园,干核桃亩产突破了1千斤,亩效益平均2万元以上,是常规核桃园的十倍以上。为了有效地总结这项技术,深入进行理论试验研究,去年他们又成立了中农乐核桃研究所,并投资400多万元在稷山建起了示范基地,他坚信,在稷王山下的这个基地和研究所,决不会辜负后稷之名。

去年,杨良杰又将6位员工分别派往青岛维坊寒庭和四川西昌中农乐与青岛苏贝尔公司合建的葡萄基地,计划今明两年在运城成立中农乐葡萄研究所及示范基地……

可以这样说,目前,中农乐果树研究所、杏树研究所、桃树研究所、核桃研究所以及关联基地已经在生产中发挥出了巨大的指导和示范效应,2015年年底中农乐葡萄研究所将会以全新的高科技高效益态势呈现在广大果农面前;五年以内,中农乐与北京丰民同和联手的疏菜研究所、与北京金果树研究中心联手的樱桃研究所以及关联基地也将陆续落户运城。杨良杰坚信,他所做的一切,都将为运城农业的发展,为广大果农的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只有在为果农的增收致富中,他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