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服务社会宗旨,积极履行职能
民进山东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立足自身传统优势,秉承服务社会宗旨,积极履行职能、调动社会资源,社会会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基层委员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计划地推进社会服务工作
民进山东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领导集体充分意识到,作为一个参政党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参政党在各级人大、政协中任职的优势,努力做到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注意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和途径,当发现的一些问题用个人的方式、凭个人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时,就应该发挥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和机制,利用召开各级政协和人大的机会提出提案或建议案,使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被各级行政部门意识到。例如,省政府参事王万森教授每年都会在参事室提出建议案。他的“关注农村教育”等的提案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基层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人大代表张景焕教授在历下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心理学服务基层、走进社区服务民众生活的建议案”和“关于转山绿化的建议案”,提案受到高度重视,对建设和谐社会、幸福小区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充分调动、积极发挥会员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会内人力资源,将会员社会服务的个人行为组织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基层委员会每年都对当年的社会服务工作进行总结,总结会员的社会服务工作,并在全体会员大会上提出表扬,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交流,让其他会员从中受到启发。同时基层委员会也注重提出问题,找出推进工作的思路和办法。例如,在2013年社会服务工作年终总结中,提出集中力量“建设社会服务基地”的设想。会后,基层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充分发挥个人社会人脉,认真筛选合适的服务对象,开展务实洽谈,于2014年暑假期间,与山东省桓台市第二实验小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将第二实验小学作为基层委员会的社会服务基地,对这个基地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师生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持续的追踪式的服务。
二、充分利用会内外资源,形成在专业基础上的社会服务特色
在开展社会服务方面,基层委员会认真分析自身人力资源特点和社会对民进的需求,从二者的结合中找到社会服务的着力点或抓手。民进山东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在山东师范大学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现有会员75人,分三个支部。一支部以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教师为主,二支部以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师为主,三支部的会员主要由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的教师组成。会员的构成特点是会员开展社会服务的基础,这三个支部各有特色,形成了各自的服务特色以及联合的基础。
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见长的一支部会员以个体的形式服务社会能力强,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张望教授、朱亚菲教授、王玮教授多次走进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以及提出参政议政提案或议案。任吉刚研究员、贾振勇教授、常庆丰教授等充分发挥各自专业领域的优势,在高校、社区、工厂、乡村和中小学,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积极的社会反响。二支部则更加注重以联合和系统的形式组织起来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服务工作,例如,段会川教授依托山东省信息学会提出了“建立山东省惠民信息网”,打造“信息惠民”的省级品牌的建议得到山东省委的高度重视。李春会员依托山东省心理学会设计并组织实施了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与齐鲁儿童医院共同合作的员工援助计划(EAP项目培训班),近5年来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和监狱系统组织“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约15期,受训学员1500余人次;为我省教育系统组织“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项目”约10期,受训教师1000余人次;2013年11月组织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观摩活动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度经验交流会,来自美国、香港及我国26个省、市、地区的400余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为展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推进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合作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三支部则在资助经济困难和文化匮乏家庭的学生学习和身心全面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努力,2014年3月12日三支部会员到济南希望儿童康复中心看望聋哑儿童,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爱心等等。
民进山东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长期以来坚持服务社会,在形成各支部社会服务特色的同时,全体会员通力合作,在为民进中央组织的“书香彩虹”活动中捐书600余册,充分体现出民进会员响应组织号召、热心社会公益的热情和活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基层委员会将注重开拓创新,不断丰富社会服务内容及形式,逐步形成创新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