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为乡村教师奔走建言
国务院办公厅6月8日正式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以下简称《计划》),以五年为期,从八个方面支持乡村教师安心从教,中国数百万乡村教师的待遇有望由此得到大幅提高。从201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到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再到如今国务院专门出台《计划》,乡村教师的待遇和处境一直在改善。
一系列政策的背后,是各方不断的呼吁。民进作为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一直非常关注农村的义务教育,关注农村教师的现状和诉求。民进中央及其与北师大联合成立的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多年来坚持就教师发展中的各项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仅近一年来,民进中央就通过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大会发言和提案、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提出多项意见建议,其中不少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采纳。
大会发言:让乡村教师安心从教
“我国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58798所,在校学生4031万——这背后是近280万普通农村教师。”“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就必须牢牢抓住乡村教师这个根本。”——民进中央将对乡村教师的深切关怀和多年的调研成果都融入今年全国两会上的两份大会发言。
当前,几百万乡村教师坚守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乡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民进中央多次组织会员、专家到老少边穷岛地区考察调研。在调研中,专家为广大乡村教师不计名利的付出和默默无闻的奉献感动落泪,更为广大乡村孩子落后的受教育状况焦急忧虑。
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缴纳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重大疾病救助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安置房、周转房等配套设施建设难以满足需求,住房困难成为普遍问题。此外,职称评定的种种限制又让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失去晋升资格,伤害了大批默默奉献的农村教师。
发言指出,今日农村教师较之以往的年代,经受着更大的冲击、诱惑、艰难和挑战。“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已不足以支撑他们留在农村安心从教。要改变农村教师严重流失的现状,亟须国家政策的关注。
带着深厚的感情,民进中央在发言中建议各级政府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突破口,从最薄弱的老少边穷岛地区入手,切实支持乡村教师队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其中“专门培养具有本地户籍的本土化乡村教师”“专门制定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办法”等建议在《计划》中已得到直接体现。
提案:破解小规模学校的编制困境
乡村教师编制“标准上超编、现实中不足”的尴尬处境普遍存在。2001年发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规定,农村学校的学生与教职工之比为23∶1。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人数少于240人的学校几乎全部严重超编配置教师,但农村学校周课时超过20节的教师比例超过14.31%,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工作量过大。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提交《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指出这种基于学生数量的核算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年级跨度和班级跨度,导致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少,有些科目无人上课或别科教师兼职上课。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将在农村大量存在,编制问题亟须改革。
在这份提案中,民进中央建议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来配置农村教师编制。其中“基本编”依据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的年级和班级分布等参数测算核定,“机动编”则用于保证农村教师有充足的培训时间,可依据轮训周期和轮训时间测算核定。
《计划》特别提出,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并要求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按此计划,小规模的乡村学校师资将得到编制补充,“超编缺人”的尴尬局面将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