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  我身边的先进  >  各地先进会员风采  >  山西

董美玲:躬耕杏坛无怨悔, 履职尽职为人民

发布时间:2015-08-28  来源:民进阳泉市委会

放大

缩小

  前些年,社会上存在的“择校热”问题令许多家长和学校头疼不已,她就和一些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的建议。2007年,城区区委、区政府聆听代表与委员的建议,选派区所属中学有较高知名度的六名优秀教师到阳泉六中支教。当时的六中,正处于办学的艰难时期,此举可谓雪中送炭,让多年办学遇到的困难的六中有了翻牌的机会。但对于承担支教任务的教师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美差”。去,意味责任与付出,在这种关系到大局利益与个人利弊的时刻,董美玲带头表态,愿意为城区的教育均衡尽心竭力,勇挑重担。她的行为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评价。他们六位支教老师实实在在大干了三年。辛勤付出终有收获,短暂的几年,六中成为城区的标杆学校。在阳泉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上,董美玲不仅发挥一名代表建言献策的作用,而且以一名教师的实际行动推动建议的落实。

  阳泉作为一个中等发展城市,建市多年却没有一所大专院校,这极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董美玲多次在人代表会上提出“阳泉应建立大学的建议”,以便就地培养人才,推进阳泉转型跨越发展。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前身为“阳泉煤专)是最有希望升本的院校。经过26年的专科教育、10年的本科教育,学院在教学质量、科研实力、招生就业等方面大部分指标已达到升本要求,只是在教学行政设施建设、土地划拨到位情况不达标,这已属于扫尾工程。把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建设成为本科院校是阳泉人民的迫切愿望,更关系着阳泉转型跨越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基于此,在2011年1月的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董美玲衔提出了“关于加快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建设并列为全省‘十二五’重点工程的建设”,建议省政府把学院达标建设列入山西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议。今年,该校已成功升本。

  作为阳泉市中小学教育系统唯一的省人大代表,她关注阳泉的发展,提出了不少积极的意见建议;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她更时刻关注着全省的发展,在省人代会上积极建言献策。2012年1月,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优先发展教育成为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董美玲提出,要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切实抓好文化产业,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用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推进文化产业重点工程,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等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针对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均等化的举措,她建议,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只有整体素质好的教师支撑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样才能确保教育有持续发展的强劲后劲。而且不能只限于区域内部的均衡,还有扩展,向边远山区组织名师支教活动,建议省政府在这个方面,要有长期的规划。

  “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又为一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她以自己的赤子之心履行着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如今她还在教学的第一线承担着教学任务,还在一如既往地辛勤耕耘,因为她曾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用爱心、耐心、信心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专心、苦心、恒心去从事每一天的教学工作。让每一个,让每一天都成为精心雕刻的作品。不求惊世,只求无悔。”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