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  我身边的先进  >  各地先进会员风采  >  广东

广东李亚威:行者无疆 大爱至美

——记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民进会员李亚威

发布时间:2015-08-31  来源:《民主》

放大

缩小

  她曾是长影乐团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曾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处处长等职。是一次命运的转机,她来到了深圳这片陌生而充满激情的土地。她放下了长影为她已经搭好的平台,却选择了一条艰辛的创作之路……从小提琴手到知名作家、著名编剧、著名导演,身份的转换,换不走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的作者导演李亚威,这位用脚步丈量彝族村落的人,用心灵感悟生命的真谛,用镜头诠释人性的力量,用至诚至善的坚守、用大爱无言的执着,将荒芜的心田变成绿洲,让人性之美在感动中绽放…… 

  [李亚威幼年学习音乐,13岁加入铁岭地区文工团,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分配到长影乐团,曾进修于中央音乐学院,从师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16年中,她始终担任着行政领导和影视创作者两种角色。她的创作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中同时行走。李亚威用她的文字和镜头,诠释着她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从2000年至今,李亚威不仅在楚雄跑遍2万多公里山路,拍摄创作出41集大型人文风情丛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历时10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以及《腊湾舞者》、62期栏目节目《文明的故事》、电影《油菜花开》、《荞麦花开》等,大多获得了国内国际各种奖项,她和云南楚雄彝族人民结下的不解之缘和深厚情义,被中共楚雄州委、州政府授予“楚雄州荣誉州民”。这13年,她致力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寻求深圳与云南两地最佳契合点,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走遍了楚雄州九县一市,全身心投入编导、拍摄和制作,为抢救、维护、挖掘、弘扬彝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问:您好,李导,首先祝贺您的作品《中国有个暑立里》获得了国内外10个奖项。一部作品拍了10年,又获了10个奖项,可以说,创造了中国纪录片的一个奇迹。是什么机缘,让您坚持了10年? 

  答:谢谢!对我来说,纯属意外。拍这部片的时候,没想过得不得奖的事。就像我当初决定拍暑立里时,没想到一拍会拍10年之久。我始终认为,投入一件事,是因为热爱而去做,就必须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目的性太强,难免会左顾右盼,权衡得失,这样一来反而束缚了自己。我想,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这一点很重要。在楚雄拍片的时候,听我的副导演,楚雄电视台副台长纳晓龄说,有个彝族村庄,叫暑立里,家家都会打篮球,一个篮球打到山外,大家打着火把去找。我一听,极大地震撼了我,心里再也放不下了,一拍就是10年。这是我事前没想到的。 


李亚威在电影《荞麦花开》拍摄现场给彝族演员说戏

  问:您这个决定,其实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的创作道路。但也正因为您全身心的投入,才创作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一部好的纪录片在力求保持真实生活时,还能引发观众一种艺术上的审美思考,既要真实感人,又要充满张力和艺术美感,如何做到? 

  答:确实很艰辛。甚至难以想像这10年的历程是怎么过来的。当初,有很多深圳的朋友不理解,说你跑了十几年,冒着生命危险,又没有酬金,来来回回的,还要帮他们找钱来拍这些东西,图个啥呢?其实,我是从拍《火之舞》的时候,真正触摸到了彝族先民所留下来的那种文化,是我们民族根上的东西,眼看着每天像丢金条一样地即将消失,我的心是震颤的。如果我不去坚持,也动员不了其他纪录片人的话,这些东西就会逐渐消失,速度会很快。纪录片和艺术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纪录片最根本的元素在于真实记录,客观再现。而艺术片强调艺术真实和虚构。让纪录片具有真实和鲜活,是需要导演功力的。在拍摄《中国有个暑立里》时,我一直遵守在写实的原则上,不放弃电影元素。比如,视角镜头、特写以及固定镜头,还有在有光源下的布光、运动光,都采用了电影影调。比如,在人物的捕捉上,张云成的妻子,一个话不多的彝族贤良女人,每当张云成带人去打球,她都会拉豆子、拉包谷,那个磨声和她的笑容,是本片中最为有色彩的一笔。我想,在诠释彝族的人类史、风情史、文化史和文明史的过程里,通过我的叙事手法来引发观众艺术上的审美取向。一部优秀纪录片带给观众的应该是隐喻和意味深长的思考。 

  问:在这个浮澡的社会,不计报酬的坚持12年,实属不易。是什么信念让您坚持? 

  答:我对创作的艺术作品,看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一部作品,给成千上万的人看,创作者要怀着良心,一经进入,就必须对得起观众,不是用多少钱来衡量的。在决定拍暑立里的时候,我曾多次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拍?怎么拍?很可能最后自筹资金,你能坚持吗?每次我都感到了我内心的坚定。暑立里三面环山,一条泥泞小路,经常出车祸,泥石流很厉害,当地人说李导一来我们就紧张,但是,拍着拍着,当整个身心融入到他们中间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任何理由退却了。有很多人看了这部纪录片觉得很震撼,其实真正震撼的,是暑立里人对篮球的执著和热爱让我们震撼。这种来自于内心的触动,让我们无法自拔。在他们身上看似一件件很普通的事,却散发出人性的光芒,这种光芒足以点亮我们的心灯。这10年来,虽然很累,但是,我的心灵却是无比的自由,我每次去暑立里,心情都格外舒畅,拍这个村庄的时候,我就没有感觉到一点儿不自然的地方,仿佛完全进入到了一个自由王国,村庄里的每一个人我都觉得亲切。我的一个信念很简单,把暑立里的状态和“变化”拍出来。 

  问:10年,说起来两个字,但是,用脚步丈量的10年,却不是那样容易走过。尤其在您早期拍摄时,环境条件还很恶劣,您怎样带领您的团队克服困难,越过一个个险障? 

  答:云南有些地方,天干地旱,常遇村庄没有水,特别是暑立里,山高林密没有路,村庄又没水,要从山外挑回村,我实在看不下去,这不仅让我的摄制团队不适应,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不该是这样。后来,我给楚雄州政府打了报告,又给他们争取了钱修路,即使是这样,路况仍差,每一次扛着设备进去的时候,我团队的摄制人员们眼里都充满恐惧,往山下一望万丈深渊,生怕车子掉下去,但他们还是与我一起并肩作战,坚持下来。在楚雄十几年来的整个拍摄过程中,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还有楚雄九县一市的所有配合的领导,都倾注了他们所有的能量和能力,每一次下去,楚雄州的领导关心备至,没有他们的配合,我也不可能拍十几年。 

  [著名作家邓一光曾这样描述李亚威和云南楚雄的关系:“她不是云南人,也不是楚雄人,她是个东北人,自从她走进这块地方之后,她和这个地方可以说比亲人还要亲。这片红土地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她的脚印。她爱这个地方,爱得非常深……”是的,李亚威将楚雄当成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当成了自己的家。而在楚雄10年,她不仅对彝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对彝族人民的爱心捐助更不知其数。] 

  问:您对工作的执著令人感动,但更令人感动的是您的爱心捐助。据知,云南大姚县发生地震,您是第一个捐款的人,您还发动募捐衣物,亲自去发生地震的现场给每个人穿上;您还把还房贷的稿费为楚雄老木坝村建文化站;平时的捐助更不知其数。 

  答:我做得还很不够。但遇到地震这样的灾难,我必须这样做。我把深圳民进和市文联同志们给我募捐来的一车衣服亲自送到受灾地点,就是想把每一件衣服穿在受灾人身上,每个灾民都能穿上合适的衣服,我的心才放下。说到建文化站,那是2006年,我在楚雄武定县老木坝村拍《油菜花开》时,我看到他们村里的文化生活实在贫瘠,想看一本书都找不着,当时我刚好拿到一笔21000元稿费准备还深圳的房贷,当看到老木坝那些年轻姑娘小伙们渴望求知的眼神,我就下决心用这笔钱为他们建立一个文化站。后来,深圳市文联三八节的时候,特地去了那里,捐了电视机、DVD机。十几年来,我每次到楚雄,都尽可能为村民捐助一些需要的东西。有时候,我也会带上深圳一些朋友的爱心捐助,或者募集一些爱心物资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彝族村民,这样我的心里才愉快。 

  问:应该说,您身边的朋友也会被您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从而加入到爱心行列。 

  答:我拍过丛飞、拍过好医生郭春园、拍过曾柳英和她的爱心一族、拍过平湖的女人们、无偿献血者等一批感人的志愿者,每拍一部片,我都被他们的精神所洗礼,自然而然的,我也加入了这种爱心行列,我应该向他们学习的。我也仅仅是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有句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实,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要去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哪怕是向身边的人说一句关爱的语言,也会让人有“三冬暖”的感觉。只要我们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看待世界,我相信,温暖就会环绕在我们身边。 

  [李亚威对彝族这份深情厚爱,不仅体现在她捐资救灾帮困扶贫,更让我们深受触动的是,她作为一个艺术家,为培育彝族文化的传承人而付出的心血让人震撼。大山傈傈族女孩玛嘉加朵(郎芯萍),这位放牛放羊长大的女孩,当她遇上李亚威后,命运之神向她垂青,短短的几年时间,在李亚威的倾心培育下,这位深山里的姑娘,已成长为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出色的歌唱演员。玛嘉加朵感恩李亚威的知遇之恩,深情地唤李亚威为“妈妈”。两个原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谱写了胜似亲人的“母女情缘”。] 


李亚威和“楚雄女儿”玛嘉加朵

  问:玛嘉加朵的音乐专辑,不仅听到了天籁之音,更听到了弦外之音诉说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机缘,您发掘了她? 

  答:2009年,我去选电影《荞麦花开》的演员,正赶上云南楚雄州武定县举办罗婺国际民歌节,在颁奖晚会上,见到了获得罗婺歌后16岁的歌手郎芯萍,当时担任中共武定县委书记的李怡也特别向我推荐她。我想这么好音质的孩子,如果没有平台,没有老师指引,就可惜了。我就跟郎芯萍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把你带到深圳,全面地学习,所有的生活学习费用我来承担。当时,她很感动。后来,她就叫了我妈妈,这就更让我有了一种神圣的责任。 

  问:可以看出,她对您充满了感恩之情。您为她所做的一切,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答:自从有了她,确实增加了我很多很多的事。在音乐上,我不仅要陪她练视唱练耳,教她学文化、学朗诵、学舞蹈,还要为她搭好成长的平台,专门为她组成了一个音乐创作团队。一面发挥和调动她天然性的唱法和她自己储备的曲调,另一面,还要带她和作曲老师一起到彝族地区采风,吸取民族曲调和文化的养分,将她那具有特色的原生态曲调编曲,配器,创作成形,为她量身定作,同时还要把她原生态与现代歌唱技法相结合。后来,我跟她说,我没有生你,但我给你取一个名字,她说喜欢4个字的名字,于是“玛嘉加朵”就诞生了,她的父母也很高兴。我用了两年时间,专门为她做了《山间回声·玛嘉加朵》的专辑,专辑中以原创为主的14首歌曲,诠释她的各种音色,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一直排在排行榜的前列。我为她创作的电视音乐片《火塘》“阿朵玛西”,荣获了云南省广播电视一等奖,更增加了我对她的信心。对玛嘉加朵倾注的心血和感情,除了我跟她这种母女之间的缘分之外,其实更重要的还有一种我对彝族的眷念、对她们文化和音乐的眷念。我想,把玛嘉加朵培养起来,便可以将云南彝族好听的民族音乐和曲调带到国内外,她可以成为这个民族音乐的传承人。 

  问: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孩来说,出一张属于自己个人唱法的专辑要付出很多心血,这其中包括资金的投入。据说,您个人为这张专辑投入了近90万元的资金。 

  答:做完这张专辑,我弹尽粮绝,但我必须做,这是我的责任。玛嘉加朵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出音乐专辑对她来说是一个梦,我就是要帮她实现这个梦想。玛嘉加朵从小在大山里长大,在田埂间跳舞唱歌,有着浑然天成的灵秀。就像大自然中质朴的璞玉,经过雕琢,即焕发出温润剔透的光泽。通过这张专辑,从她的歌声中可感受到彝族文化跳动的心律。我虽然不是彝族人,但我深爱彝族文化;我毕竟是个音乐人,从未泯灭对音乐的热爱。玛嘉加朵很努力,最近还荣获了“鹏城歌飞扬——星光十年音乐盛典”十大金曲奖和最佳新人奖。录制了央视“民歌中国”专场节目,台湾东森电视台专门介绍了玛嘉加朵的歌曲艺术,这也让我感到欣慰。 

  [2011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隆重召开,《中国有个暑立里》深受意大利观众的喜爱,意大利电视台还特意为该片做了专访和播出。11月2日,《中国有个暑立里》终于在参赛的190多个国家309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此后一年中,《中国有个暑立里》相继荣获国际国内共10个奖项,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和业内人士的惊叹。2012年12月17日,李亚威电视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们对李亚威多年来创作的纪录片以及《中国有个暑立里》的创作理念进行了深度的研讨。] 

  问:《中国有个暑立里》获得国内外大 

  奖,这既是荣誉,也是期待。我们期待您将来有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全世界的观众。2013年有什么新作推出? 

  答:获奖是一种荣誉,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压力。2013年,我将拍完电视纪录片《彝乡赛事》,还有纪录片《送你去天堂》等,以及完成电视剧、电影的剧本创作。 

  问:感谢您,李导。还有个问题想与您探讨。近来央视节目的一句“你幸福吗”爆红网络,在您心目中,什么才是幸福? 

  答:幸福的含义是很难简单定义的,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比如,暑立里的村民,打篮球就是幸福。老村长虽然打不动球了,但他在篮球场边看着那些娃娃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地打球就会感到很幸福。而对我来说,能够记录他们也是种幸福。能与三五好友一起很开心、很惬意地喝一杯清茶,说说心里话,我也会感到很幸福。 

  采访手记 

  李亚威花费了10年的时间拍摄暑立里村落,她与彝族人民不仅走得近、贴得近,她更是将自己的整个身心融入其中,使这部作品成为中国“经典纪录史诗”。这部走向国际的纪录片,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的民族情怀、坚韧不拔的意志,独特的精神风貌,更架起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座桥梁,向世界传播了一种中国的文化力量。李亚威说,中国有56个民族,如果有56个导演或者更多的艺术家们真正地深入到各个民族中,去发掘、去感悟、去记录,那么,中华的民族文化必将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也会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责任编辑:张禹)

作者:吴灏     责任编辑:zh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