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会: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协同推进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四、安徽省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目前最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乡村师资力量匮乏;学科分配不均衡,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任教师极为缺少;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安徽某市女教师占整个教师数的70%以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生源数量减少、学校数量不断萎缩,乡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具体问题有:
五、加快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出台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向乡村学校倾斜。二是建立国家制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省市控制教师编制总额、县级负责动态核定教师编制的管理体制。以解决静态编制管理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的问题。三是以县为单位,积极推行占编聘用、不定编到人的办法,实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强化县级教育部门对教师队伍的统筹管理。
(二)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立乡村教师待遇补助和表彰奖励制度。设立专项、面向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将乡村教师住房全面纳入省级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加大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在保障房建设规划中按一定比例切块安排乡村特岗教师和无房教师以及城镇支教教师,统筹解决好乡村教师的居住困难问题。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定期表彰奖励长期在乡村任教的教师和做出突出实绩的优秀乡村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乡村教师补充机制。面向乡村学校实施定向招聘培养,以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完善“特岗计划”实施办法,扩大实施范围,国家对中西部省份实行指标总量控制,由省级统筹安排,将岗位扩展到非国贫县的偏远农村学校;建立并完善县域内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力度,不断改变乡村学校师资薄弱状况。
(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构建选拔、培养、使用与管理于一体的中小学名师梯级培养体系,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改进“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实施模式。设立省级乡村教师专项培训经费,加大乡村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力度。严格教师培训院校资质,扩大免费师范教育规模,吸引优质生源,提高培养质量;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严格执行义保经费设立的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不低于5%的标准;建立国家教师培训资源库和网络研修平台,免费向中小学教师开放。
(五)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及职称评定制度改革。总结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推行“编制总量控制、职称岗位总量控制、教育部门统筹使用”办法,打破现行的编制到校、岗位到人的教师管理模式,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和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完善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任教。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机制;建立严格规范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学历门槛;加快推进教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提供制度保障;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完善体现乡村教师特点的职称评审标准。加大在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的力度,完善和有效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主要完成人:安徽省教育厅法规处处长朱乃韬,阜阳市教育局督学范沧波,民进安徽省委会参政议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