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教师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2015年8月1日至5日,民进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许政涛率上海民进课题组,在民进贵州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郭子仪的陪同下,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和毕节市金沙县调研西部乡村教师建设。
调研组在调研中反响,目前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几点问题。一是乡村教师缺编问题依然存在。学前教育教师严重缺乏,学前教育教师非幼师专业占比重较大。二是教师所学学科与所教学科的匹配度不高。尤其是中小学和幼儿园这方面矛盾较为严重。小学英语教师多数为其他学科老师代替。由于幼儿园教师缺编严重,专业的幼教师资极为缺乏,许多非幼教专业的教师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还负责整个幼儿园的具体事务。三是教师队伍不稳定。经济落后地区教师队伍流失比经济稍好地区更为严重,有时候招聘教师数量甚至少于流失教师数量。面对社会公开招聘的老师,如果是外地的,更易在工作一两年后离开或者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公务员队伍。四是教师培训需求较大。除了语、数、外、物、化等主要学科外,音、体、美等学科培训需求也较大。由于乡村学校多数没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基本上由其他学科老师代替,因此在音体美教学上不得法,达不到教学效果。除了专业性的报告等学习外,深入课堂、与发达地区教师近距离交流等培训需求较大。五是心理教育培训需求较大。由于乡村学校学生60%-70%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关爱的缺失极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由于乡村学校不具备聘请专业心理教师的条件,故对任课老师进行心理教育的培训尤为需要,这也是在调研过程中老师们反复提及的问题。另外老师们普遍反映,“留守儿童”的称谓让留守儿童更为敏感,极易在学校中分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群体。
关于西部乡村教师建设,特提如下建议:
1.深化改革,探索集团化办学新路子。根据各县情况,探索捆绑式的内涵主导的集团化办学新机制,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合理流动教师,以改造农村薄弱学校。
2.实现校长、教师有序流动。逐步改变单向流出,制定农村教师每年流动的限制性指标。逐步实现校长轮岗,新任校长需具备农村任职经历。教师评职晋级需有农村任教资历。完善骨干教师支教办法,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制定教师在农村任教的鼓励政策,规定新分配教师到农村任教的服务服务年限。
3.适当放宽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由于现在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办学规模小,运行成本大,人力显得紧张,特别是留守儿童多,由此造成管理时间长,强度大,需要增加教师数量。编制的设定要考虑师生比,又要考虑正常教学秩序,考虑到教学质量,因此应尽快配备缺编的英语、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同时能够在学区或县城内进行统一协调,将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富余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另外考虑将校网撤并后学科富余的教师进行适当分流,开展顶编培训或者转任其它学科。
4.增加农村学校办学经费支出,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在工资待遇、评优评模、职称晋升、提拔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农村学校普遍规模小,生源不多,按生均拨付公用经费导致入不敷出,同时补助学校因学生的减少、住宿生增多所带来的管理费用不足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