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有一个洗澡的地方” 乡村教师的梦想竟是这样的……

发布时间:2015-09-10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9月9日

放大

缩小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那些在乡村教书育人的老师们过得好吗?

在城镇化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乡村教育面临复杂和严峻挑战,回应乡村教师各种利益关切必要且急迫。我们的乡村教师有什么梦想呢?

9月7日,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国家督学张志勇,在2015•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分享了他于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山东省平度市和安丘市两地的调研见闻,并结合教师们的梦想谈了他的看法、建议。

梦想1:能不能有一个洗澡的地方

我工作27年了,没有什么高的要求,只有一个梦想,就是能有一个洗澡的地方,希望做饭的地方能与住的地方分开。 ——王君平,1968年11月出生,中师毕业,1988年7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平度大泽山镇上甲小学。 张志勇:我想乡村老师希望有一个能洗澡的卫生间,希望有一间做饭的小厨房,希望有一个单独睡觉的小卧室,过分吗?实在是政府应该为他们在乡村教书提供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当我走进乡村学校,看到新毕业的大学生们几个人挤在一间房里的时候,心里很难受的。他们上高中、上大学时的食宿、洗漱条件也不至于此啊,你让他们在乡村学校教书,他们能安心吗?

梦想2:能否有一个正常体检的机会

乡村学校老师课时多,教学任务重,有些老师身体差,有的因病过早去世,乡村学校教师的艰苦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们有一个期盼,就是重视一下教师的体检,每年能否认真查一下?不要走过场。 ——王庆韶,1966年9月出生,中师毕业,1998年7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平度大泽山镇大泽山小学。

张志勇:《教师法》第29条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我们真希望县级政府保证乡村教师健康体检的权利,关键是将体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梦想3:能否给一点交通补贴

我是音乐老师,老家离学校10里路。但我结婚后,家住县城,仅交通费一个月大约需要200元。政府可否为在乡村工作的教师配备班车或者给点交通补贴? ——郭丽君,27岁,本科毕业,教龄3年,二级教师,现任教于安丘书院中学。

张志勇:今天的乡村老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乡村教书,却住在城镇,其来往乡村与城镇的交通费,是他们在乡村教书必须付出的生活成本。他们的交通成本应不应该纳入公共保障,我们应提出这样的现实问题。

梦想4:能否在退休前评上中级职称

学校现有15位老师,除了两个新来的大学生,平均年龄54岁。这些老师工作30多年了,仍然是小学一级教师,平常很难调动这些老师的积极性。我们这里很多老师到了退休年龄,连晋升中级职称的机会都没有。 ——刘建军,1971年4月出生,中师毕业,1991年7月参加工作,二级教师,现任平度崔家镇刘家小庄小学校长。

张志勇:在退休前评上高级教师,之所以成为广大乡村教师职业生活的最高追求,因为职称与工资待遇之间的钩挂得太紧了。而小学教师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太低,以山东省为例,只有3%,难怪乡村小学教师说自己看不到希望。

梦想5:能否有进城学习的机会

乡村教育最大的困难还是教师培训问题,我们除了参加本地教师培训,没有参加青岛市培训的机会,更没有走出去学习、考察的机会。 ——李秀华,1979年9月出生,中师毕业,2000年12月参加工作,二级教师,现任教于平度崔家集镇崔家集小学。

张志勇:乡村教师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像城里的老师一样,有机会参与高端的培训,有机会向名师学习,这种要求不过分,我们真正想消除城乡教育差距,首先是要消掉教师学习的差距。

梦想6:能否让孩子有个好的教育环境

要留住乡村教师,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改善乡村教师的住房条件,关心青年教师成家立业,等等。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乡村教师孩子的教育环境条件与城市差距太大,这是乡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学顺,39岁,本科毕业,教龄16年,一级教师,现任安丘大盛镇大盛小学校长。

张志勇:不得不承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城乡教育差距仍然会存在。这些自愿到乡村教书的大学生,他们可以奉献自我,你还让他们奉献孩子吗?所以我们希望让乡镇教师的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入学。

梦想7:能否有一定的文化生活

我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去年来到这里工作,这里空气好,但下班之后娱乐的机会少,想出去逛街也没有地方。 ——曹晓娟,27岁,本科毕业,教龄2年,三级教师,现任教于安丘大盛镇大盛小学。

张志勇: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真是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我们希望县市区政府加强新一代乡村教师建设,既要重视他们的物质待遇,也要改善他们的精神生活。

梦想8:能否配齐学科教师

全镇小学共有在职教师223人,高级职称只有4人。教师年龄比较大,有个学区小学,只有校长小于50岁。近年来,教师退的多,补充的少,2013年退了18人,进了7人;2014年,退了11人,进了4人。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配齐音乐、体育、美术教师。 ——蔺文燕,1970年9月出生,中师毕业,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现任平度灰埠镇中心小学校长。

张志勇:乡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在校学生少,教师配备少,很难按照国家课程方案,把所需要的学科教师配齐,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科学、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即以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进行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

单一的乡村学校或教学点,无法配齐学科老师,应按学区配齐学科教师,在学区内实行走教。政府应为参与走教的老师提供一定的交通补贴。

梦想9:能否多进些年轻大学生

现在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退多补少。我们学校教师年龄老化,青壮年老师非常短缺,来了也留不住,这几年调走了3位教师,都是35岁以下的。

老教师的职业态度没有问题,他们告诉我:老牛自知夕阳晚。但这些老教师与学生的代沟非常大。遇到年轻的教师来上课,孩子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而老教师来上课,都趴在那里,没有精神……这些老教师常常讲的就三句话:“给我听好了”、“给我坐好了”、“给我站好了”。 ——王立庆,1965年1月出生,初中毕业,1981年12月参加工作,高级教师,现任平度大泽山中学校长。

张志勇:不能不承认,当前支撑乡村教育的仍然是老中师毕业生,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民师转正过来的,他们的年龄大都在55岁左右,或者说在未来5年,他们将进入集中退出期,各级政府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做教师,谁来为乡村孩子教书将成为一个重大挑战。

梦想10:能否留住乡村学校优秀教师

我最大的愿望,是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这5年,退休教师135人,调走教师75人,新分教师35人。一年下来,我们学校平均新进7位教师,退休的却达25人,调走的10人左右。 ——王大庆,52岁,高中毕业,教龄35年,高级教师,现任安丘石埠子镇中心学校校长。

张志勇:多年来,我国教师资源配置始终呈现着人才逆向流动局面,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事实上承担着为发达地区、为城市学校培养教师的职责。我们能不能为乡村留住优秀教师,能否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建议乡村教师职称评审、评先树优、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评选等与城镇分开,不是要倾斜,而是要单位计划。

梦想11:能否实施乡村教师聘用本地化

前几年,有小中专时对农村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教师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这些老教师家在本乡镇的占90%,但新分来的教师,家在本地的就很少了,这些教师来自全省各地,甚至有外省的。建议乡村教师应该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 ——于良正,现任安丘大盛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

张志勇:30多年前我们国家许多县都有师范学校,这些毕业生回到本土支撑起当代中国的乡村教育,他们是可爱的教师,他们是本地人,在本地吃、在本地住、教本地娃,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乡情都在当地,在当地教一辈子书也无怨无悔。

今天很难再像30年前那样。但这并不是说,乡村教师本地化在现在已完全失灵。这里的本地化,就其地域概念而言,应适时扩大为县市。随着交通和通讯条件的便利,这些老师在乡村教书,而把家安在城镇,是完全可行的。问题是在当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的局面下,我们要继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把重心降低,培养一支安心在乡村学校执教的教师队伍。

作者:纳言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