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烈庆祝民进十三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  >  工作回眸  >  思想建设

刘新成:历史传统与道路选择——英国案例

发布时间:2015-09-17  来源:民进中央研究室

放大

缩小

  二、英国两党制的来源与演变

  英国的政党不是哪个人哪个集团创建的,是不同利益集团分化斗争的结果。政党因议会而存在,英国的政党是议会的产物。

  首先政党产生在议会内部,且一产生就是两个,由议会内部的两派演变而来。从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开始,议会中就有两派:一些议员认为除了亨利八世婚姻问题外不应有其他改革,另一些议员主张采取一系列更加激进的改革措施彻底抛弃天主教,形成倾向保守的国教派和激进的新教派。资产阶级革命时,王室一度复辟,两派发展为保皇党和革命党,接受复辟的保皇党被称为托利党,不接受复辟的革命党叫做辉格党。后来辉格党发展为近代的自由党,托利党发展为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的保守党。自由党一度衰落,内部发生转变形成了今天的工党。当然还有其他的党,但都影响很小。

  宗教改革时的两派怎样发展为两大政党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个过程和19世纪议会改革、扩大选举权直接相关。背景是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大量产生,社会的组织性提高,人民教育水平和对于民主的诉求提高,选举发生了变化。以前能否进议会由地方贵族精英决定,现在更多的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受过教育的人也希望进入议会。所以19世纪连续进行了几次议会改革,扩大选举权:1832年改革后拥有选举权的人口比例从3.5%扩大到7%,1867年提升到16%,1884年全体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1918年所有成年女性也拥有了选举权。选举权的扩大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人们逐步适应,研究专家认为这很重要;有些国家如西班牙,一下子从5%扩大到普选,出现了很大混乱。选举权扩大后想控制议会,就必须精心组织选举,这样政党的作用就加大了。现代政党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选举,然后组织议会的会议。保守党和自由党在演变过来之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组织系统,地方有自己的政治俱乐部,全党有党魁,核心是为了在议会中发挥作用。

  两党之间是什么关系?党章都规定:维护英国既有基本制度。不仅执政党,在选举中失败的反对党同样要维护现有制度,因之称为“忠于女王陛下的反对党”。两党的宗旨区别不是很大。保守党信奉的是著名领袖伯克的观点: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地维持现状,如要改革,一定是渐进的,一定要在保留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来改变;工党首先认定现有制度需要改变,但同样认为变化不是通过暴力革命而是在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改良。出发点略有不同,思路和取向上略有不同,但都是要维护现有制度。

  从英国政党的产生发展必须注意到,一是政党是议会的产物,这和我国政党的产生方式不同;二是政党一产生就是两个,并且是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对立的政党,这也是在英国的国情和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

  一些殖民地在转变为民主国家的过程中,照搬英国政党体制,但都是先成立政党,再组建议会,而且是人为先组建执政党再组建在野党,其结果或是最终变成一党执政,或是一下子出现一百多个党打个不停,最终演变成屠杀,基本没有成功的,因为不是自然形成的。很多非洲国家的历史都是这样的例子。

  三、当代英国宪政的运行体制

  一是君主(国王或女王)。君主依然是国家元首,但是超越政治,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受人爱戴,是国家民族的象征,起到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二是内阁,也就是政府。由20名左右大臣组成,首相是内阁的主持人,也被称为政府的首脑。议会大选每五年一次,大选中占多数的党组成内阁。这里必须介绍英国的文官制度,因为执政党只有在大选中获胜才能连任,失败的话政府就得换班子,这样国家的政策特别是行政体制很容易断裂。为了避免这一点,就设置了文官制度:二十多个大臣下辖二十多个部,每个部都有一些终身制的文官,按照等级分为常务次官、副常务次官、副次官、助理次官等。这些人员有很高的地位,比大臣内行,更了解政府运转的形式,政府的运转很大程度上操控在他们手里。但也存在弊端:一些大企业家想要为自己谋利,如果不属执政党,无法收买大臣,便和文官保持长期密切的私人关系,通过文官谋利,并且影响大臣。当然,一但败露,官位不保,损失巨大。可见这个体制表面上虽然是轮流执政,但在实际运转中有漏洞。

  三是政党。政党是全国性组织,有党魁。在实际运转中,起最大作用的实际上是党鞭。党鞭是保持党的一致性、稳定性的监督员,主要任务是在议会开会时,力争本党的党员投票举手一致,有谁不一致,就要记下名字,下次选举时想办法让选民不再推举他为候选人。党内有强硬派和软弱派。软弱派对党的宗旨有点游移,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支持对立党;强硬派则对党绝对忠诚。两派决定了党如何在议会中活动。今天议会起作用的主要是下院。下院开会时议长坐在正中间,两党各在一边,骨干会员在前一二排,称为前排议员。后排的是比较游移的,称之为后排议员。前排议员一旦是执政党的,就是内阁大臣;有时有的后排议员在表决时还会举手投对方的票,叫做“穿过过道的议员”。一般情况下,在讨论无关紧要的问题时议员出席率很低,但在表决重要问题时,由党鞭督促出席,并且密切监视投票,如果不一致下次党就不会推选为议员。但是一旦党的内部分裂,即多数议员都不支持本党党魁的意见,党魁只能自动下台。

  四是立法。今天议会的立法提案多数来自内阁,就像我国人大的议案很多来自部委,因为现代政府运转的专业性很强,一般议员也不是很清楚。在党鞭的监督之下内阁的提案一般都能不加修改地通过。“首相总统化”是英国这种代议体制的普遍趋势,只要本党不分裂,首相的意志都能在议会实现。

作者:刘新成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