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助推乡村好教师建设  >  2015中国教师发展论坛  >  报道

江苏师大:五大实招助力乡村教师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18  来源:江苏师大党委宣传部

放大

缩小

  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由民进中央主办的2015·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于9月6日至8日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聚焦乡村教师,论坛主题为“助推乡村‘好教师’建设”。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教育界代表等有关方面人员共200余人参加研讨。江苏师范大学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省部共建师范类高校,建校六十余年来扎根苏北,立足江苏,根据基层师资需求,把培育基础教育人才资源放在第一位,多措并举,五大实招助力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努力打造“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优秀师资力量。

  下得去:培育“奉献型的优秀人才”

  新学期伊始,在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2012级师范班学期初例行的暑期支教交流汇报会上,同学们对假期开展的支教服务感触良多。暑假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关中学校参加支教的吴丹贤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不同学生,我们因材施教,以语数外教学为主,确保孩子们的基础学习能够扎实、牢固。”在江苏邳州邢楼镇向日葵读书点参加实践活动的乔宇欣说:“读书声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看着孩子们能够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伴着书香成长,我十分感动,希望他们能够一直这样,被知识滋养。”在甘肃省威武市天祝县祁连市祁连初级中学参加实践的昝强对当地落后的经济、社会环境印象深刻,十几天的相处让志愿者们与当地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肯定,祁连乡的张书记、杨乡长、人大代表韩主席等主要领导知道了之后亲自上门,前来慰问,并献上了藏族人民珍贵的哈达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

  同学们对于暑期支教的普遍体会就是,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孩子们的欢颜与笑语却是每一位志愿者的动力,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给每一位志愿者带来了深深的感动。赵娟告诉记者,来邳州邢楼这十多天他瘦了10斤,“江苏最美乡村教师郁雪群老师很关心我们,孩子们很喜欢我们,很舍不得我们离开,走的时候我哭了,我明年一定还会来的。”凌园园说,“作为一名师范生,这相当于提前实习,当听到孩子们叫一声老师好,我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我每个暑假都来这里支教,这一切也更加坚定了我毕业后回家乡为农村服务的决心。”

  师范生培养,尤其需要增强专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树立。江苏师大注重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师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师德模范、“国培计划”优秀学员、优秀毕业生、顶岗支教典型为师范生作师德报告,通过政策出台鼓励师范生利用寒暑假参加支教活动和顶岗实习活动。“通过铸师魂培养学生们的职业认同感、树立面向基层服务的意识,到国家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是大学四年我们不断灌输给学生的理念。”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树良说。

  建校60余年来,江苏师范大学向社会输送师范类毕业生6万余名,其中60%在苏北的农村中学工作。在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苏北5市的高中教师中,江苏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占到70%以上,支撑起了江苏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建功立业、实现价值,不仅是昔日校友的可贵实践,也成为新时期江苏师大师范生的共识。

  教得好:增强“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今年5月,江苏省第三届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落幕,江苏师范大学数学师范专业11级学生张甜取得了中学数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对于此次成绩的取得,张甜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意外之感,在学校学习三年多来,作为学校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的常客,微格教室、普通话训练室、粉笔字训练室、课件制作室、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等师范生专用的实验室为她和她的同学们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加上指导教师一次又一次的一对一辅导练习,她很自然地把这次比赛看成了一次普通的上课演练。当记者问起她作为一名师范生,在学校里有哪些特殊政策时,张甜给记者展示了她大学四年的课程表,除了专业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学校还专门为师范生开设了国学、书法、国画、礼仪、逻辑学、中外文化、演讲与口才、影视戏剧鉴赏等博雅课程,注重提升师范生的人文修养。“博雅教育让我们在忙碌之中陶冶了情操,感受了中华五千年的深厚内涵。它对我们当代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张甜说。

  为培养“教得好”的人才,江苏师大按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狠抓学生素质、强化从师技能。学校长期聘请中学特级、高级教师担任兼职教授,开办各类讲座;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训练活动中,定期举办各类教师技能竞赛,促进学生提高从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留得住:甘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黄俊,江苏师大89级中文系学生,如今是江苏徐州庞庄矿校骨干教师。记者在远离市区的庞庄工人村采访他时,他刚结束一天的教学工作。2002年,他考上了市里的公务员,最终却选择留下。老家在长江之滨的泰州,他却选择留在了矿区。他说:“我舍不得教育,我感到很满足。”像黄俊这样扎根基层、热爱教育的江苏师大人还有许多。尽管每月工资不高,住房简陋,而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留下,据江苏省教育厅的调查,目前仍坚守在教育一线的,江苏师大的学生数量最多,教师队伍最稳定。

  在江苏师大,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更是每一位校友身上的独特烙印。从“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教师王强,到扎根西部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感动陕西十大人物”“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的李伟,到倡导“爱的教育”的全国劳模、著名特级教师孙汉洲……一批批江苏师大学子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爱的事业,奉献给了农村基础教育,而他们的爱也在不断延续。“留得住”并非一句空话。

  请进来:培训“最美丽的乡村教师”

  2012年9月,根据国家关于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要求,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应运而生。学院积极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管理工作,拥有“国培计划”培训资质。近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在这些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依托老牌师范院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质教育资源,为乡村基础教育现状量身定制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参加2014年度“经典诵读教育培训班”的曲阜实验小学的孔为峰老师是一位已经参加工作20余年的基层乡村老教师。更为特殊的是,他是孔子的第76世孙。长期坚持在教育一线,参加过无数次业务培训的他仍然认为本次江苏师大的培训非常值得称道。自2010年承接“国培计划”以来,江苏师大已连续5年承办“国培计划——紧缺薄弱学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是其中的重要一项,目前,参培教师共600余人,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日,江苏师大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被纳入教育部国培计划,将该项目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走出去:开展“义务送培活动”

  2014年暑假,江苏师范大学老年科技协会一行十余人来到铜山区,进行义务送培训下县区活动。校老年科协会员、数学与统计学院戴朝寿教授表示,当时大礼堂挤满了从农村各个中学赶来的数学教师,有200多人,现场没有空调只有几台电扇,室内温度达到40℃。老年科协骨干成员李开荣教授年近古稀,在志愿服务团队中表现活跃,每次义务送培活动他从未缺席。他所义务教授的《外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理念关系调整》深受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欢迎。参加培训的铜山中学刘国庆老师告诉记者:“农村教师的培训机会很少,所以我们都很珍惜义务送培的机会,全员来听。我们在下面听课,都热得受不了,讲课的老师年龄这么大,还坚持给我们上课,真的很让人感动。他们所讲的内容既能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又接地气、操作性强,这样的讲座我们太欢迎了。”

  记者了解到,江苏师大老年科技协会的成员均为该校离退休老教授、老科技工作者,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12人。自2010年起,他们专门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义务送培活动,几年来已经走遍了徐州市各个县区,免费培训农村教师近8000人。

  教育是民族繁荣的基石,乡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短板,是更需要值得关注的。江苏师大将秉承60多年的师范教育优良传统,高举教师教育大旗,以做优、做强教师教育特色为目标,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打造专业化的师资团队,全面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新型师资,同时大力开展教育硕士培养和教师职后培训工作,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上继续彰显和强化我校教师教育的优势。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